31岁老楼消防栓老化“挤”不出水 开福区“433”三方协同整改排危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卓 通讯员 李召进)31岁的老旧居民楼没有物业管理,未设维修基金,锈迹斑斑的消防器材柜里设备缺失,消防栓里“挤”不出水——没有维修基金,消防安全设施谁来买单?开福区望麓园街道和水风井社区启动“三方协同”模式,多方协商敲定了楼栋居民、区政府、街道三方以“433”比例,众筹资金改造排危。10日,全栋改造一新的消防设施投入使用,位于水风井社区戥子桥66号住宅楼的消防隐患清零销号。
戥子桥66号住宅楼建于1994年,共8层56户居民。因年代久远,楼内消火栓锈蚀、消防器材缺失、管道破损等问题日渐凸显,消防安全隐患成为居民心头的“悬剑”。
“没有房屋维修基金,改造谁出钱?”
“我住一楼不担心,没必要出改造费。”
“谁来主导改造工程,保障施工质量?”……
整改涉及方方面面,居民诉求多元,消防排危要过第一道关,便是协商达成共识。社区工作人员逐户上门走访,反复讲解消防隐患的潜在风险,耐心征求每户居民对整改方案的意见建议,对多家整改施工单位进行资质审核与实地考察,从源头保障施工质量,让居民放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短缺怎么办?消防排危“不差钱”!开福区政府高度重视,街道与社区多次召开协调会,最终敲定“4:3:3”资金共担配比方案:由楼栋居民承担总费用的40%,区级财政与街道分别配套30%。这一方案既减轻了居民的经济压力,又为整改工作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成功破解了资金瓶颈。
为确保整改工程公开、公正、规范,居民主动委托社区统筹推进整改工作,由楼栋长牵头统一收取居民分摊费用,避免了资金收缴的混乱。同时,居民自发组建监督小组,从材料进场检验到施工工艺把关,再到工程进度跟进,全程参与监督,让每一笔资金去向、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晒在阳光下”,切实保障了整改成效。崭新的消火栓、齐备的消防器材、畅通的管道系统,不仅消除安全隐患,更为老旧小区消防隐患治理提供“协同样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