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水利设施得力 农田灌溉无忧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洋 星沙时报记者 杨源)日前,长沙县14个增发国债水闸除险加固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些水利设施在近期抗旱保供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全县农业灌溉、居民饮水和生态流量保障提供了坚实支撑。
走进北山镇新云村,种粮大户李金华正利用机台从泥围子水闸库区引水,灌溉近300亩稻田。“往年这时候常为用水发愁,今年再没担心过!”望着长势喜人、陆续抽穗的禾苗,他脸上写满欣慰。尽管今夏降水偏少,但因有水闸稳定供水,水稻依然青翠茁壮。
去年,长沙县积极争取增发国债资金3.74亿元,系统性推进14座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覆盖黄兴、黄花、安沙等10个农业大镇,总投资恢复和新增蓄水能力1030.59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建一座中型水库,显著提升区域水资源调控水平。
在郭公渡水闸,该闸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被鉴定为“三类闸”。去年实施拆除重建后,不仅恢复蓄水278万立方米,保障3万亩农田灌溉,还可满足黄花水厂日取水5万立方米、供应10万居民用水,年均增发电量332万千瓦时,综合效益显著。
“加固后的水闸在抗旱中作用明显。”县水利局建管科科长李栋表示,“通过科学调度水闸群,我们在极端干旱情况下仍维持了捞刀河、金井河等河流基本生态流量,未发生河道干涸或生态恶化事件。”
黄花村党总支副书记陈新文介绍,更新后的水闸保障了黄花水厂原水供应和片区20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即便是在旱情最严峻时期,也未出现规模性断水。”
如今,行走在星沙田野,稻浪翻滚,满目金黄。一项项惠民水利工程筑牢了粮食安全屏障,成就了“旱季不旱、丰收不减”的良好局面,为全县农业丰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