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区首个整村耕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开始春播,预计亩均增效超500元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5日讯(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胡益虎 尹婷)沿着县道X080蜿蜒而入,湘江新区雨敞坪镇西湖村呈现一派春耕盛景。记者昨日看到,该村首批泛着油亮的光泽的高标准农田正式开始春播,在一排新型插秧机的犁过的土地上,留下一排排嫩绿的新苗,西湖村也成为湘江新区首个实现整村流转对外运营的行政村。从零散荒地到高产粮田,从低效耕作到规模经营,雨敞坪镇正探索农业生产“新区方案”。

雨敞坪镇是湘江新区纯农业乡镇之一。“田块零散,高低不平,灌溉全靠碰运气。”谈起以前的农业条件,雨敞坪镇农办负责人感慨,土地碎片化、水利设施落后,导致大量耕地效益低下。如何通过让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农业提质、农民增收,该镇聚焦做好土地文章。去年10月起,当地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小田并大田、土地平整、路网渠系改造,希望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我们不少零散的小块农田因为村民外出务工等原因,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唯有整村流转才能唤醒‘沉睡资源’。”西湖村党总支书记刘桔明从浙江大学学习归来后,将想法付诸实践。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热烈讨论,整村流转的提议一呼百应,3500余亩农田全部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村民将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如何腾退菜地还耕”“村组田间界限怎么核定”“机耕道走向和水沟如何布局”....规划建设中,村里组织种田大户、村民代表与设计人员踏遍田间,反复研讨地形、土壤等细节;支村两委成员走进50个村民小组,召开60余场屋场会,广纳乡贤智慧。村民积极参与监督建设,高标准农田顺利落成,农业设施焕然一新。

今年,湖南农业集团乡村种植公司接手3000亩高标准农田,创新推行“大户+农户”流转模式,规划三个“千亩示范片”推广双季稻、稻油轮作等高效种植技术,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预计单季稻亩产从500公斤增至650公斤,亩均增效超500元。”该公司负责人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


土地流转带来的红利,村民们感受真切。种粮大户周建国黝黑的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他承包的400多亩三天内就备插满新绿,机械化操作让小田变大田后农作效率翻了十倍,憧憬着来年继续扩大耕作面积。转包村民纷纷给记者算起了流转账“每亩租金300元,加上在示范片务工,一年能增收近3万元。”示范片的建设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将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眼见家乡土地生金,今年以来,不少返乡务工人员纷纷咨询流转政策,表达返乡投身现代农业的意愿。

如今,雨敞坪镇已建成6300亩高标准农田,14000平方米育秧大棚拔地而起,育秧工厂加速筹建。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手里,让‘望天田’变成‘吨粮田’。” 现在的西湖村正蜕变为长沙农业现代化的新标杆。

【作者:尹婷】 【编辑:尹婷】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