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广大职工“智慧之火” 成创新创造“燎原之势”|百年工运 匠造湘江

相链区块链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尹婷 陈丹妮

百年工运,薪火相传。

192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百年来,中国工会始终高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旗帜,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湖南是中国工人运动主要策源地之一。湘江以西,在百年工运精神的传承下,湖南湘江新区总工会围绕中心大局,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推动产业工人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迈进,为全省、全市、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俯瞰湘江西岸,从全球最大吨位起重机擎天矗立,到北斗卫星遨游深空,从千亿级产业集群拔节生长,到智能网联汽车驰骋未来赛道,每一寸土地都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产业工人正以“螺丝钉精神”铸就钢铁臂膀,以匠心为笔、汗水为墨,绘就一幅“大国重器”与“创新浪潮”交相辉映的产业宏图,书写着新时代工运事业的璀璨篇章。

精神筑魂 筑牢产业工人信仰之基

“启动!上升!前进……”在中联重科起重机调试坪上,龙卫国班组成员正在反复调试起重设备。这个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的班组,正是基于对产品质量的精雕细琢,成功完成了1800吨、2000吨到4000吨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的调试工作,先后攻克了技术难题30多项,小改小革200多项,助力中国千吨级的全路面起重机从无到有,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和壁垒。

作为产业大区、产业强区,湖南湘江新区科创资源富集,高端产业集聚,已形成工程机械、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三大千亿元产业集群,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广大产业工人的创新创造。如今,像中联重科龙卫国班组一样的先进班组正在科研实验室里、项目建设一线孕育生发,“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匠精神正转化为一个个奋勇前进、攻坚克难的具体行动。实践充分证明,广大职工群众始终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当前,新区工会先后涌现出了黄佳、甘天等4名全国技术能手,龙卫国、沈定等各级工匠600余人,宋小金、陈芳军、陈伟等各级劳模263人,创建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杨峰团队等各级“工人先锋号”118个,获评省、市技能竞赛荣誉300余人,形成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新区各级工会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产改”工作、切实维护职工权益、深化工会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评“湖南省先进开发区工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湘江样板”获评“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案例”,引领着广大职工群众在新区经济发展主战场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改破局 锻造新时代产业工人“生力军”

在金杯电工生产车间,一股股原料芯线在产线上流走,最后逐渐成型为高质量的线缆产品。特种电缆事业部挤橡一班班组长杨峰正带着徒弟进行电缆挤橡生产工作。在该公司,像杨峰这样的师徒带教与一岗多能培养模式,实现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裂变式增长。

无改革,不新区!金杯电工的人才变革制度正是湘江新区全面推进产业工人建设改革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产改“湘江样板”,湖南湘江新区以“政治引领、素质提升、作用发挥、福祉促进、支撑保障”五大行动为核心,构建起覆盖产业工人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体系。

湖南湘江新区统战工作部(群团工作部)部长、湘江新区总工会主席张柳介绍,新区通过统筹推进机制改革,推广中联重科、威胜集团等典型示范单位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产改工作有序、有效进行,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能保障。

无创新,不新区!近日,2025年度“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竞赛圆满落下帷幕,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再次斩获佳绩,一举获得11金3银5铜,总成绩在省市中职学校中名列前茅。作为新区“技能人才”培养摇篮之一,每年新区工匠杯比赛在此举办。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的玻璃幕墙透出跃动的光影,只见,20余名学生整齐地站在工业机器人操作台前,全神贯注地进行着操作练习。教师们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时而俯身指导学生调试机械臂轨迹,时而举起密封件模型详细讲解装配要点。该校拥有30余个技能社团,精准覆盖智能控制、智能制造等专业集群,专业对口新区企业发展人才需求。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湘江新区总工会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技能人才强基工程,形成多方参与“产改”工作格局。

在职业发展激励方面,新区总工会推行“新八级工”职业发展体系,打通技能等级与职称评定通道,对省级以上竞赛获奖者更是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成功形成了“以赛促学、以学促干”的良性循环。

在产教融合方面,新区总工会通过建设25家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职业院校紧密携手,围绕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开设课程,构建起“课堂 + 车间”双元培养体系,让学生们得以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快速成长。

从学校人才摇篮的精心培育,到企业技术工人的实战锻造,从中联智慧产业城“黑灯产线”到巴斯夫杉杉低碳供应链,再到希迪智驾全球智慧交通方案,产业工人的技能知识水平与技术创新发展同步并进,彰显工人队伍从“制造”向“智造”跃升的硬核实力。

服务升级 守护劳动者幸福

“工会驿站的成立,就像给我们这些户外劳动者在城市中安了一个温暖的家。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我们也会尽自己的一份力,为新区建设添砖加瓦。”快递小哥陈师傅紧紧握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时代的浪潮中,产业工人是推动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则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为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转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支持。

走进银鸿社区工会驿站,温馨舒适的休息区映入眼帘。靠背座椅、沙发整齐排列,饮水机、微波炉、充电设施一应俱全,医疗急救包也随时待命。无论是骄阳似火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周边的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小哥、货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都能在这里找到一方清凉或温暖的港湾。

针对新业态群体,湘江新区总工会建成310个工会驿站,服务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7万余人,为新区产业发展提供后备保障。

工会服务远不止于此。来到三诺生物,一栋13层的宿舍楼明亮大气,参照星级酒店标准,员工宿舍标配洗手间、洗衣房等,拎包入住。同时,企业工会建设“诺宝贝之家”托管室,免费为职工子女提供课后托管服务和寒暑假全天托管服务,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三诺生物是新区工会服务企业的典型代表。2024年,新区总工会聚焦产业工人的“急难愁盼”,全力构建“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建成1.6万套人才安居房,发放购房补贴超2亿元,让产业工人实现了“安居梦”;引入长郡、雅礼等优质教育资源设立分校,解决了职工子女入学难题;创新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全方位保障产业工人的身心健康。

当前,湖南湘江新区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新区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群众施展才华、干事创业的舞台越来越大、机遇越来越多。湖南湘江新区总工会正以工运事业为纽带,组织动员新区广大职工群众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勇前进。

【作者:陈丹妮】 【编辑:陈丹妮】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