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有“备”无患!湘江新区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火热开启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5日讯(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罗杨 通讯员 向玲娅)今年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15日上午,湖南湘江新区2025年国际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外广场举行,活动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参与”的形式,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集科普、体验、互动于一体的防灾减灾“科普盛宴”。

活动现场。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罗杨 摄

有“备”无患,硬核黑科技赋能防灾减灾

活动现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系列应急救援“黑科技”装备的集中展示,它们都不是概念模型,而是已经投入实战的“守护者”,让市民直观感受到科技赋能防灾减灾的强大力量。

装备展示区,一台造型精巧的地震搜索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目光。据介绍,这款机器人能被抛投进入危险区域,凭借其灵活的摆臂系统和搭载的多路高清摄像头,在废墟、狭小空间中执行侦查任务,将现场情况实时回传,为救援决策提供关键信息。

一旁陈列的DN-IV二维定位雷达生命探测仪,则是搜救领域的“生命之眼”。它能穿透复杂的废墟障碍,通过先进的雷达技术精准定位多个被困人员的三维坐标,极大地提升救援的精准度和效率。

此外,现场还有消防灭火无人机、红外热成像仪、高扬程水泵、防爆全景移动照明系统等高精尖设备一同展出,直观展现了科技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中的强大支撑作用。围观市民连连感叹,科技让防灾减灾变得更智能、更高效。

现场众多硬核装备展出。除署名外均为 通讯员 供图

寓教于乐,防灾知识“活”起来

除了“硬科技”展示,活动现场的“移动课堂”与互动体验区同样人气爆棚。

“火灾离我们有多远?被困火场该怎么办?”在岳麓区消防救援大队设置的“移动课堂”前,消防员结合实物演示,向市民讲解家庭火灾预防、初期火情处置等实用技能。通俗易懂的讲解、贴近生活的案例,引来不少群众驻足聆听。现场大屏幕同步播放防汛应急演练视频,紧张有序的实战画面,进一步加深了市民对防灾减灾重要性的认识。

一旁的科普咨询区也是人头攒动。湘江新区应急管理局的党员志愿者们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安全知识小程序答题,并发放宣传资料,细致讲解各类灾害风险与应对措施。不少市民边听边问,在轻松氛围中掌握了不少实用的安全常识。

互动体验区更是全场的“人气王”。应急包闯关赛、VR灾害情景模拟、烟雾逃生体验、急救技能教学等项目吸引众多市民排队参与。大家在“玩”中“学”,在“体验”中“练”,防灾科普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深入人心。

市民群众热情参与体验活动。

政企协同,共建防灾减灾新格局

防灾减灾救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近年来,湘江新区推行了一系列扎实举措,从完善覆盖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应急预案体系,到组建51支应急救援队伍;从建成Ⅲ类标准化应急避难场所,到每年开展各类应急演练超两千场;从推动防灾减灾知识“五进”,到“一元民生保险”助力灾害保险保障体系建设……让公众灾害防范意识显著增强,区域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也不断提升。

同时,湘江新区更是积极推动政企协同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今年1月依托湘江集团应急办,组建成立新区专业森林消防应急救援队,着力打造应急救援“尖刀”力量。

此次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正是湘江新区政企协同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的生动实践。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之一,湘江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强化灾害韧性建设,持续锤炼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稳步推进无人机与直升机融合运行,不断提升应急救援水平。

未来,湘江新区将继续以着力提升防灾减灾韧性能力为目标,用更接地气、更有实效的方式,让防灾减灾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引导更多市民携手共建更具韧性的安全城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作者:罗杨】 【编辑:罗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