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职业教育专业更新 去年新增22个淘汰13个
长沙晚报首席记者 岳霞 通讯员 范霖
在地下20米,熟练操作着价值3500万元大型盾构机的,谁也想不到是一个略带腼腆的95后小伙子。邱浩去年从长沙建筑工程学校毕业后加入中建五局,在中建隧道盾构分公司长沙地铁5号线担任盾构操作手。
这也是该校首批从盾构专业毕业的学子。因为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邱浩创造了公司最短时间内成长为合格盾构机操作手的历史。
新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最后瓶颈都落在对人才的需求上。而以“企业需求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长沙职业学校,专业在悄然变脸。目前,长沙市中职学校有40所,在校中职生96795人(含高职院中职部),开设专业178个,学生规模与区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专业结构与长沙产业结构基本相适应,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撑和人才储备,有效提升了长沙区域经济的发展。
1新行业快速发展
催生新专业诞生
以前盾构机司机的培养,都是“师徒相授”,机电、土木专业的学生跟着盾构操作老司机学习两到三年才可独立操作。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建峰介绍,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经极大落后于现在的轨道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于是新专业“道路与桥梁专业盾构方向”应运而生。
“3D打印”这几年成为新科技热词,行业的兴起,不仅需要高端的创意和设计人才,还需要后期模具制造和机器维修方面的人才。今年长沙汽车工业学校就新开了三个新专业,3D打印技术方向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就是新开专业之一
长沙汽车工业学校校长胡冬生介绍,新开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冷冲模、型腔模生产及其工艺的设计与制造、金属板材、冷冲压与塑料制品成型工艺及其调试和应用、模具智能型设备的操作和模具生产车间的技术管理、3D打印技术等工作。
除此之外,还有机电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方向、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技术方向。“比如现在工业机器人制造、应用与维护、新能源汽车制造与售后服务,都是随着智能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大而急需的维护和售后人员。”胡冬生表示。
2专业更替成职业教育新常态
一部分新专业崛起,一些专业也逐渐被市场淘汰。
长沙县职业学校一直为长沙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所需人才,学校的专业发展史就类似长沙县的经济发展史。
“学校1983年由原长沙县八中改为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只开设了养殖和畜牧兽医两个专业。”曾经在学校招生部门工作过的学校工会主席吴蕾介绍,1983年到2000年,学校逐步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陆续开办了幼师、农村家庭经营、服装、建筑、园林、家用电器、财会、文秘、计算机应用等专业。
“为适应长沙县工业化的大发展,学校专业设置也一直在调整,2000年后,陆续停办了养殖、畜牧兽医、幼师、农村家庭经营、家用电器、文秘等专业。”长沙县职业中专校长李浩介绍,2000年至今,学校根据县域经济的结构调整又适时开设了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与维修、数控加工技术、焊接技术、酒店管理等专业。2010年后,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学校又及时开设了航空服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纵观学校三十余年的专业发展,都是紧紧把住市场经济的脉搏,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到现在已形成智能制造专业群、建筑园林专业群、现代服务业专业群3个专业群和1个升学部共13个专业的格局。
3新专业设置有市场调研
学校的专业调整并非盲目,之前有市场调研,之后也是逐渐完善。
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郭正良介绍,2016年,学校对接工业4.0背景下物联网蓬勃发展的新趋势与新需求,依靠学校的湖南省精品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优势基础,增开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物联网方向专业;依靠与湖南大众传媒合作的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和学校自身优势教师资源基础,增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依托学校信息技术专业和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建设的基础,增开电子商务专业。
根据市场和行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教师也不断调整教授的技能和课标要求。
即使是文化课老师,暑假要去实训基地学砌墙、扎钢筋,这在长沙建筑工程学校是惯例。
长沙建筑工程学校每年都会派教师到中建五局进行脱产实训或挂职锻炼,使教师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熟悉和了解等方面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每学期教师都会下项目进行调研,“每年暑期派教师下项目进行挂职锻炼,通过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学生岗位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毕业生合格标准等,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无缝对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链条延伸到了学校。”长沙建筑工程学校校长缪玲勇表示。
4去年新增专业22个淘汰专业13个
目前长沙市共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130所,共开设18个专业大类83个专业,构成了覆盖长沙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专业布局,形成了机械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商贸旅游、文化产业等特色专业群。
对有些企业需求的人数较少的特殊岗位,不能独立设专业开班,有的职业学校成立学生社团,开展对接特殊岗位的技能学习。宁乡职业中专有一个作品琳琅满目的手工室,校长贺建辉介绍,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开设“机器人”“珠宝雕花”等社团,由企业定期派遣专家来校进行培训和指导,社团学生毕业后能优先进入相应企业实习和就业。
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杨庆江介绍,根据《长沙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规划以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在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建成中高职衔接实验区,以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在大河西建成创业项目孵化区,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在星沙建成智能制造类专业集群区。“2016年,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岗位需求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长沙市新增专业22个,淘汰专业13个,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与长沙市三次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相吻合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体系。”杨庆江介绍。
新职业选择还需谨慎
有些职业可能会对女生说“NO”
开着盾构机深入地下,高温、缺氧的环境下,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操作室,就是邱浩的工作环境。没有阳光、没有信号,连续工作12个小时,这是需要很强毅力和忍耐力的工作。“操作盾构机其实很枯燥,但是这是在地铁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看到隧道打通特别有成就感。”邱浩认真地说。据学校就业老师介绍,目前邱浩月薪在8000元以上,还不包括年终奖金。接受完采访,邱浩开着红色私家车离开校园,走之前很礼貌地问记者,要不要送一程。
这样自信的生活,对每一个年轻人来说,即使奋斗辛苦,也幸福充满希望。
但是有的新专业也有它的就业限制,比如说性别上。
“学习盾构专业,对我来说这是件极具挑战的事情。”王慧敏是长沙建筑学校16级大专班盾构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同学几乎都是男生的环境下,这样一个文弱的小女生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男生能做到的,我一样可以,只要坚持自己喜欢的,多辛苦我都不怕。”
虽然王慧敏有“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豪气,可是来自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盾构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还是表示,地下作业不太适合女生,一是环境很艰苦,二是整个班组大多数是男生,工作时都是光着膀子干,有女生反而不方便。
这样是否意味着王慧敏一毕业就会失业?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建峰表示,“一样的需要!”盾构机的运行是一个群体协助的工作,女生虽然不方便到地下操作,但是可以在地面做协调和资料整理工作,如果她非常熟悉地下盾构机的操作流程,那她地面的协调工作会比一般专业的学生做得到位和专业。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