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三全”模式助推西藏教育发展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石祯专)今日,全国教育系统对口援藏视频会议举行,湖南、浙江、广东、上海等省市教育厅(教委)通过展播专题片的方式做了经验交流。湖南教育援藏工作积极探索的全领域覆盖、全过程培养、全方位结对的“三全”模式,在会上以视频方式进行分享。
全领域覆盖:编织教育援藏资源网
2016年以来,湖南共选派教育援藏人才158人次,以目前的山南市第三小学为圆心,辐射山南市直、县区7所小学和5所初中。
在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率先挂牌的“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山南联校”,创新建成了全国教育援藏“联校模式”,通过“互联网+”教育,把湖南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了西藏学子家门口。
随后,湖南长沙、岳阳、株洲、常德的6所名优学校相继在山南4县6所中学设立联校,并逐步将该模式拓展到了小学领域。
“在联校模式‘1+1’的基础上,我们整合湖南知名的学校,对口支援山南市三小,辐射带动其他学校共同成长,精心打造‘6+1+x’的山南湖南学校联盟。”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教育组组长、山南市教育局副局长刘阳科表示。
至此,湖南教育援藏队为山南编织起了一张教师对口支援全覆盖、教育援藏资源全覆盖的网络,不仅实现了被援助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飞跃,探索教育援藏新方式新局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湖南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把教育援藏摆在优先位置,加大项目规划对接,加强柔性支援,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教育援藏成为了湖南对口援藏工作的一张名片。”湖南省援藏前线指挥部党委书记、山南市委副书记吴巨培介绍说。
全过程培育:助力西藏学子成人成才
全过程助力西藏学子成长成才,要从每一个阶段做起。
小学阶段注重根植红色基因,以“爱党爱国”为主线,培养西藏学子的爱国热情。初中阶段积极实施“苗圃计划”,通过选拔优秀山南学子送到湖南学习生活与联合培养,历练孩子的同时,促进湘藏两地的民族交往。
高中阶段的重点,则在办好湖南内地西藏班。作为全国首批开班内地西藏班的学校之一,岳阳市一中内地西藏班的教学质量35年来稳居全国前列。望城一中在办好内地西藏班的基础上,开办“山南高中代培班”,开创全国教育援藏代培模式先河,每年接收40名山南籍的初中毕业生,以建制班的形式集中培养。除此之外,还有湖南民族职院、长沙师范学院,多年来为西藏培养了大量中高职师范类人才。
在本科阶段,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开办山南师范班,从2019年起对口招收山南学子,专为山南培养“初中起点本科层次”的公费师范生。同时,湖南还从政府层面积极开拓西藏籍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多种渠道促进西藏籍毕业生与非西藏籍毕业生就业双向流动。自此,湖南形成了对西藏学子从小学到就业全过程帮扶局面。
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玉清介绍,省教育厅专门成立了民族教育处,统筹管理教育援藏援疆工作。在经费和资源方面也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我省内地西藏高中班省级生均补助达到1.2万元/年,高出国家标准。遴选最好的学校举办内地西藏班,选派最优秀的援藏教师对口支援山南学校。
全方位结对:打造“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为了更好地推动湖南教育援藏,大力实施“名师名家人才引领”工程,每周都会有2至3次远程教研。通过多种形式,引入内地名教师、教研专家,点对点培育山南名师名家。
与此同时,除了“输血”,还着力“造血”,给山南老师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青蓝工程”,为山南打造一支留下来、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湖南援藏工作队教育组全方位开展教育结对帮扶,与当地学生牵手结对、与当地教师师徒结对、与当地家长交心结对,推动家校携手同心,促进湘藏民族团结一家亲。
湖南援藏教师开展送教上门、“百名党员教师访千家”“家长大讲堂”等活动。
“湖南教育对口支援山南的这些举措,发挥了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作用,树立了毛主席家乡人的良好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教育部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领队、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卢胜华说。
近几年来,湖南教育援藏工作积极探索全领域覆盖、全过程培养、全方位结对的“三全”模式,先后投入资金1.79亿元,援建项目17个;选派“组团式”和“万人计划”援藏教师4批158人次,与当地教师师徒结对200余对,专家送教600余场;办好办强内地西藏班、山南师范班,累计为西藏培养各类合格人才7000多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藏方略,认真落实教育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充分调动湖南教育资源,举全省之力,全面抓好对口援藏工作,为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增进湘藏友谊作出新的贡献。”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蒋昌忠表示。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