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箬之光”闪耀乡村田野——解码湖南湘江新区白箬铺镇乡村振兴青年创业样本

相链区块链

2005年5月4日《长沙晚报》3版

陈良 李鹰怡

  自然教育基地,孩子们欢快地奔跑在田野间;“白箬三美”直播间,三位返乡创业的女性正在为当地农产品直播带货;乡村创客服务中心,年轻创客们热火朝天地讨论……湖南湘江新区白箬铺镇,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地方,一位位乡村创客和青年志愿者在这里汇聚,用智慧与汗水点燃乡村全面振兴的星星之火。

  从美育到电商助农,从创客孵化到志愿服务,五年来,白箬铺镇引进社会力量,共同搭建运营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平台,千方百计挖掘培育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着力打造青年创新创业生态圈,确保青年人才在乡村“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学雷锋·兴乡村”白箬之光青年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先后获评乡社中国年度乡村发展创新实践案例、湖南省第七届“雷锋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自然美育

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乡土成为最好的教科书

杨伊在樱花林里给孩子们上课。李鹰怡 供图

  1月23日,南方农历小年,2025年湖南省春节团拜会在长沙举行,全国模范教师、白箬铺镇光明小学美术老师杨伊作为唯一的乡村教师代表,与省领导和老同志,以及科技界、卫生界、劳模、农民、民营企业、抗洪抢险一线代表等坐在会场正对舞台第一排。

  杨伊是一位来自长沙城区的80后。曾是设计师的她,2006年放弃高薪来到光明小学当美术老师,从此扎根乡村,带领孩子们以农村广阔的山林田野为课堂,以设计师的独特视角开创了一系列农村学校的创意美术课。

  “我们光明小学的孩子,都会画画!”杨伊自豪地说。走进光明小学,色彩明亮的校园、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让人眼前一亮:校舍墙上、走廊上、楼梯间,壁画、油画随处可见;操场上,有序分布了小鹿、蝴蝶、飞马等创意卡通形象;阶梯上,踩满了一串串稚嫩的五彩小脚印;护坡上,色彩各异的汽车废旧轮胎和周围的景致构成一幅巨大的创意画……这些,都是杨伊和孩子们一起完成的作品。

“自然讲师妈妈团”陪伴孩子们在乡村自然滋养中健康、快乐成长。

  与杨伊一样,“白箬之光”儿童友好“自然讲师妈妈团”陪伴着孩子们在乡村自然滋养中健康、快乐成长。2021年9月,白箬铺镇党委、政府支持“白箬之光”乡村创客服务中心和长沙市湖湘自然科普中心开展儿童友好型自然教育人才培养计划。“自然讲师妈妈团”的组建,正是得益于该计划。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首批9位年轻妈妈从1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相应的讲师资格。

  “让乡土成为最好的教科书。”“自然讲师妈妈团”成员卜天云介绍,她们已经开发12套本土自然教育课程,包括“自然探索”“自然农耕”“自然香草”“自然节气”“自然诗歌”五大体系,开展“一平方的大自然”“跟着白箬读《诗经》”“亲子共建香草园”等自然教育活动,拥有一批来自省内外的“铁粉”,服务超过1000个城乡亲子家庭,间接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

  白箬铺镇还依托镇域山、水、林、田、湖等资源,联合自然教育、儿童友好志愿服务队及高校青年志愿者,开展儿童友好夏令营和自然教育活动200余场,服务辐射6000余个城乡家庭,带动乡村发展和村民增收。

白箬三美

穿上高跟鞋是职业女性,挽起裤脚能回乡种地

“白箬三美”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白箬美好的面貌,让白箬风光和特色农产品“出圈”。

  “我们穿上高跟鞋是职业女性,挽起裤脚又能回乡种地。”长沙市归去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静说。

  周静是“白箬三美”中的“二美”。2021年5月,周静和长沙大箬哥文旅公司总经理廖红、湖南乐农汇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总经理夏赛男一起创办了“白箬三美”视频号。三人都是白箬铺镇人,几年前不约而同返乡创业,投身农业种植。

  “白箬三美”发布的第一个作品是讲述三人回家乡创业的故事,没想到一下就“火”了,成为当地知名“网红”。此后,“白箬三美”通过运营视频号和直播,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白箬美好面貌,让白箬风光和特色农产品“出圈”。她们创新采用“合作社+公司+云仓”模式,将本地农产品纳入供应链体系,不仅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还带动周边7个村集体年均增收超20万元。

著名经济学家、“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指导“白箬之光”乡村创客服务中心团队工作。

  湖南奇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范奇是白箬铺镇胜和村人,10年前,他回到家乡,投资近3000万元将闲置土地流转,开展传统农业种植养殖。2020年起,奇奇农业转型休闲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了集吃、喝、游、乐、住、学、购的大型绿色农文旅产业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文旅发展循环经济体系。

  成功的背后,离不开白箬铺镇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当地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场地租赁补贴到电商培训,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全方位保障;注重乡村文化挖掘与传承,以乡愁为纽带,唤起消费者对乡村产品的情感认同。正如夏赛男在《乡创者手记》中写道:“高跟鞋与雨靴交替的节奏,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进行曲。”

  为了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让爱白箬、回白箬、来白箬的人都能发光,白箬铺镇创立乡村振兴区域公共品牌——“白箬之光”,支持成立了乡村创客服务中心,为乡村创客们提供交流、学习、合作的平台。同时,白箬铺镇搭建青年人才驿站,升级改造闲置农房,打造“办公+公寓+社交”一站式共享空间,入驻直播、读书、农旅产品展销等不同载体,开展创客私董会、交流沙龙、白箬之光生活市集等社群活动,为青年人才在乡村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让青年创客在交流合作中碰撞出创新火花。目前,青年人才驿站已为100余名青年创客提供创业指导、项目咨询、包装设计等服务。

白箬之光

汇集青年志愿者力量,让每个人都可以发光

“白箬之光青少年之家”授牌。

  “我在白箬学雷锋,我在白箬兴乡村!”这是4年来,像易凯一样的白箬铺镇青年志愿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易凯是白箬铺镇胜和村人,现在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四学生,也是“白箬之光”绘乡青年志愿团的一名骨干成员。2021年夏天,刚刚高中毕业的易凯在网上看到白箬铺镇招募乡村振兴志愿者的消息,丰富的活动项目吸引他报名参加。用彩绘的废弃轮胎装扮乡村庭院、陪伴乡村老人开展文娱活动、与小朋友一起阅读经典书籍……在一次次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中,易凯认识到,乡村是年轻人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如果能让学校的专家、同学深入乡村为老人义诊,给小朋友科普中医药知识,岂不是一举两得?”易凯说,经过他牵线搭桥,2022年7月,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宣讲团来到白箬铺镇开展了为期12天的志愿服务。目前,“白箬之光”绘乡青年志愿团和湖南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的义诊活动在白箬铺镇已经常态化,定期在各村开展。

  袁晔是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大二学生,白箬铺镇龙唐村人,也是“白箬之光”青年志愿者中的一员。一年多来,这个看似腼腆的女生,已联系学校多支“三下乡”队伍来白箬铺镇开展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白箬之光”绘乡青年志愿团成员已从最初12人壮大到841人,累计招募2400余位青年投身志愿服务,开展各类志愿活动429场,服务辐射当地村民超1万人。同时,为18所国内知名高校978名大学生提供乡村实践岗位,推出红色文化、青年创新、企业参访等课程体系,构建乡村振兴协作创新平台。“‘白箬之光’就是让每个人都可以发光,党员干部要发光,人民群众要发光,参与白箬建设发展的人也要发光。”“白箬之光”绘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陈如洁表示,一束束“白箬之光”正汇成耀眼的火炬,照亮白箬铺镇的乡村振兴之路。

“白箬之光·绘乡青年成长营”活动吸引了众多大学生和青年创业者参与。

  青年赋能,闪耀白箬!近年来,白箬铺镇先后获评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湖南省乡村振兴十大优秀案例典型乡镇、湖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长沙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先进单位、长沙市乡村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先进单位、长沙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优秀案例等荣誉。

  青年力量,振兴白箬!在白箬,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已然吹响,一批又一批青年正响应号召,告别都市的繁华,奔赴乡村的田野,以青春之姿、以奋斗之志,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点燃‘白箬之光’,每个人都会成为一束光;点燃‘白箬之光’,既能照耀自己也能照耀他人;点燃‘白箬之光’,一同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白箬铺镇党委书记胡宇波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白箬铺镇将继续发扬“闯、创、干”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白箬铺式”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新特色、新亮点。

【作者:陈良】 【编辑:徐运源】
关键词:白箬铺 创新创业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