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八面山的路(有声)

  


  “八面山高一只船,齐天大水渡人王。”“山高不过八面山,水深不过鲁碧潭。”酉水船歌世代传唱,从小听着八面山的故事长大,站在家乡的山头,大人给我们指认八面山,心中充满了敬畏。八面山的外形如一艘巨轮,高高兀立在酉水上游里耶镇北,可谓是世界上最高大的船,高出海平面1400多米,面积51.4平方公里,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涨齐天大水的时候拯救过人类。

  大船周围青石铸造,呈垂直断崖,坚固无比,没有人能够轻易上去。站在船舷瞭望,气势震慑灵魂。远处,层峦叠嶂,绵延起伏,云海翻涌,变幻无穷;俯瞰,微缩的村庄静置于千山万壑中,蜿蜒的线路缠绕其间,居高临下,湘、渝山川尽收眼底。站在里耶河堤上仰望,八面山更像一位优雅的睡美人,五官轮廓栩栩如生,吸引众多来里耶古城参观的游客目光,也曾迷醉了一代一代驾船的汉子和船上的过客。

  山顶就像一个超级航空母舰平台,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10公里。上面有宽广的草原,有奔驰的骏马,有不知道遗传了多少代的黑猪、山羊和土鸡,牲畜放养在草地上,晚上也不用领回家。花草间放置了许多木箱子,那是为蜜蜂安的家。随处可遇汩汩流淌的山泉,还有多处比宫殿更宽大的天然岩洞,曾是古人安家的地方,今人照样借住。山上村民特别勤劳,生活自给自足,曾经养活一个乡,现在并成四个大村。

  这样的地方,安全性没得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乱世中,各色强人逃到山上,藏进宏大的燕子洞,备足粮草,便可高枕无忧。燕子洞一排四个山洞,挂在绝壁中间,洞里相通,洞中有阴河,可容纳千军万马,洞口如汽车前窗,可以观察洞外的风云变幻。相传一个半世纪前,石达开带领部队到里耶驻扎,山上便有了藏宝的传说。最近一次历史大事发生在1950年1月,健在的老人记忆犹新。解放军利用绳索、软梯和挠钩爬上悬崖,和盘踞在燕子洞的四千多名土匪展开决战。带我们参观自生桥的村民老彭告诉我们他当时就在自生桥的山洞里出生,当年听说要打仗了,村民都躲进山洞。

  但是,在大交流的现代生活中住在山上显得越来越孤立和不便。过去能走路上下山的人都是身强力壮的劳动力,用身体背负沉重的东西与山下交易,光走陡峭的山路就有20多公里,苦不堪言,很多村民一辈子没下过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石壁上凿了一条毛坯公路,第一次划时代的改变。胆子大的村民开始借助拖拉机拉人、拉货,命则交给上苍。后再投入一点钱拓宽公路,山上的年轻人纷纷下山,到遥远的沿海城市谋生,赚得钱了改造山上的住房。进入两千年后,外面加速发展,山上的人们也希望有更方便的生活环境,有出路的人家竞相搬离山上,有的村寨全部走空,老木房腐烂。遍地野花只有蜜蜂光顾,留下“白云千载空悠悠”。

  后来有人发现八面山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开发旅游的意思,结合扶贫,在山上投放了几十匹马,但由于资金不足和周边交通不畅,八面山这个睡美人继续沉睡。

  再后来,路面得到硬化,逐渐有自驾游客光顾,来过的人都对八面山的风景赞不绝口。还是因为路,除了探险队员,一般人无法接近美景,不能满足大众的视觉愿望。近几年山上逐步实现村村通路,游客逐渐增多。去年夏天我带着朋友慕名而去,准备在山上避暑度假,可是很难找到住宿的地方,我往山顶开进十多公里,担心被另一方向带下山,直到咨询山上山民后才找到一个投宿的地方。

  今年四月,我到了里耶参观秦简博物馆,很想上山,一打听,禁止通行,正在提质改造路面。到了八月,听说路面修好,我带着朋友开车上山,柏油路拓宽到可以会车,路面平坦,上山只需20多分钟。我们这次住进新建的民宿,设施齐全。外出看景,美不胜收,再加上舒适的气候,住了就不想走。八月里我三次往返八面山,打破历史纪录。

  路好走了,上山就容易了。来的游客越来越多,物资财富流通更快捷了,村民脱贫有了出路。山上的烤全羊应接不暇,黑猪肉深受游客喜爱,吃了还要预订年肉,土蜂蜜是山中一宝,远销四面八方。能干的村民开始谋划民宿,燕子洞路口的民宿天天客满。

  四十年来,道路几经改造,路越来越宽,通往的地方越来越远。如果没有公路,山上的村民仍然重复着先辈的谋生方式,为温饱耗完一生。道路的改变牵引着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外出打工的人回到山上创业,搬走的村民又想回来建房。现在,八面山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这艘巨轮正开足马力,向更远的目标起航。

【作者:易尤凤】 【编辑:罗亚坤】
关键词:夜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