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闲人”不闲(有声)
我们这里是一个小城,有几位“闲人”。友人私下说,小城公认的闲人至少有两位。
先说一说老赵。其实十多年前就可以叫他老赵了,现在再叫他老赵,就更名副其实,甚至可以尊称为赵老。老赵是小城的几大闲人之一,舞文弄墨,尤擅对联。介绍他,看你怎么讲,他的一个身份是下岗职工,另一个身份是某个楹联协会理事长,两者都货真价实,都需要加上“曾经”二字。
一个夏日,我去找老赵。别人说:“去吧,他在阁上。”“哪个阁?”“公园里的亭阁上。”
我好生疑惑,但还是去了。走到阁底,要买门票。我说明来意,守门人竟挥手免票放行:“去吧,他在上面。”我拾级而上,来到阁顶,老赵早已打躬作揖立在那儿:“胡先生,失迎,失迎。”环顾四周,这古色古香的阁顶雕梁画栋,木柱木窗,少说也有一百平方米,里面摆着几张黑漆大桌,正有几个人在泼墨挥毫,另有几个人在举棋对弈。如果不是几人着现代装束,我真怀疑这是在唐朝或宋朝的那处钟磬盈耳的归隐之地!沏茶,入座,笑谈,颇有超脱之气。老赵挑眉小眼,嘴角含笑,一脸的沧桑都被那笑荡得有些失真。此人嗓音高,笑声大,满嘴之乎者也,讲件俗事,也要加个典故押个韵,迂得可爱。室内画作、书作不少,像一个小小的书画作坊,看来老赵还网罗了不少狐朋狗党。惊问如何霸占到这么一个风月宝地,老赵正经八百地说:“说霸占不妥,是人家赠送的,不取分文!”我再次疑惑,但眼见为实,不得不信。想想,这似乎才是楹联、诗词协会这类组织该有的样子。
再说一说老张吧。他的一个身份是工会的退休干部,另一个身份是作家。老张老骥伏枥、笔耕不辍,出了好几本集子。他写得最多的还是小城的老街老巷、老景致老情调,像石头巷、周家码头、胡家巷、黎家老屋、东街口、樟树坪……都曾在他的文字中呈现,仿佛是一张老城的活地图,氤氲着岁月的微光与浮尘,缱绻着淡淡的人文气息,娓娓道来,笔下生辉。
这个世道似乎有些浮躁,老赵、老张等闲人以俗眼观之,倒真是怪物。但怪物不怪、闲人不闲,正是这么一帮不记得失、不赶风潮的痴人狂人,硬是为小城争得了“中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等名誉。小城的文艺活动像模像样,文、诗、书、画、联、摄、舞,门类齐全,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初夏时节,偶然经过公园,便想起了寻访老赵的往事。公园在左,河流在右,岸柳吐翠,微风过耳,阁上的风铃悠悠地响着,像来自远古的长啸低吟,传得很远、很远……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