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丨打造创新沃土创客乐园 推动产业新引擎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主要依托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丰富的高校资源,成为搭建技术与资本、科学家与企业家、信息与人才的对接平台和孵化平台。 长沙晚报记者 石祯专 摄
落户岳麓科技产业园的湖南中大建设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做实验。 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河西高校林立,科研优势明显,为岳麓区的发展注入无穷活力。这是面貌一新的桃子湖片区。长沙晚报记者 石祯专 摄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联合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在火车新天地打造的创客空间——库可咖啡,为初创者搭建了交流沟通平台。 长沙晚报记者石祯专 摄
环境幽雅的后湖文化创业园,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入驻。 长沙晚报记者 石祯专 摄
“五一”期间,免费落户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长沙市敬味食坊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松(左三)和创业伙伴并没闲着。这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业团队,借助电商平台,从事蜂蜜生产和销售,目前日销售额能达万元以上。岳麓区出台的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为公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长沙晚报记者石祯专 摄
岳麓山大学城创新创业园内,已有数百名创客集中办公。长沙晚报记者 王斌 摄
处在大学城中心位置的后湖国际艺术区,成为艺术家创作、创意和创业的新天地。 长沙晚报记者 石祯专 摄
长沙晚报记者 王斌 李广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业是产业崛起的第一篇章。
长沙市委、市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长沙市要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要让创新融入各方面工作、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让创新成为长沙发展最鲜明的特征,成为长沙发展的主动力。
创新创业,舍我其谁。岳麓区正在成长为大长沙“东西比翼、双核驱动”构架中的西引擎、西高地。在岳麓区制定的“四个新岳麓”宏伟目标中,其中一项便是“建设创新气势磅礴的新岳麓,致力打造国家创新创意重要集聚地”。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湖南“一带一部”新定位、长沙打造“双引擎”“双高地”等多重政策红利的释放,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战略平台在岳麓区交会叠加,为岳麓“十三五”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历史性机遇。
未来几年,岳麓区将充分利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利好和区域比较优势,创新体制和机制,聚合区域创新创业资源、扎实推进“区校合作”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建设“泛岳麓山创新创业集聚区”“国家创新创意重要集聚地”,让创新创业成为西引擎、西高地建设的主题曲!
A 斯地有才
孕创新创业沃土
眼下,“创新创业”“创客”等热门词汇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也许并不知道,梁稳根、王传福、熊晓鸽等今日的一大批实业巨子、创投大咖,正是当年岳麓山下走出来的老牌创客;超过17名两院院士,在岳麓区开始创业步伐;相当数量的科技成果和上市公司,也是在岳麓区这片“创新沃土创业乐园”孵化成功。“通过‘区校合作’这一平台和机制支持创新创业,一直都是岳麓区委、区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岳麓区区委书记周志凯介绍。
岳麓区范围内有20多所高校院所,近20万高校师生,科技人才云集,创新资源密集。长期以来,岳麓区委、区政府积极与各大高校推动“区校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与此同时,岳麓区一直致力于大学生道德高地建设,吸引大学生到基层、进社区进行社会实践,旨在培育大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岳麓区连续3年获评市对区绩效考核中心城区第一名,跻身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三个“百强区”行列,“区校合作”经验获评2015年全国“年度改革十大案例”,谱写了岳麓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岳麓区将其定位为“产业发展年”。一季度岳麓区开局良好,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8亿元,同比增长约10%。周志凯在全区“产业发展年”动员部署大会上表示,建设好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岳麓科技产业园两个园区平台,是岳麓区委、区政府今年工作的“重头戏”。今年,岳麓区将突出发展商贸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健康养生业、金融业、检测认证产业、现代农业六大朝阳产业,着力打造泛岳麓山组团、市府滨江组团、环梅溪湖组团、洋湖大王山组团、岳麓科技产业园组团、莲雨含组团六大产业组团,精心雕琢湘江西岸现代服务业走廊、金星路、云栖路等特色产业轴带。在高规格的规划布局之下,创新创业成为岳麓区支撑产业发展的一枚重要棋子。
“十三五”期间,岳麓区委、区政府将紧紧围绕“打造长沙西引擎,建设长沙西高地”的总体要求,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三融共进”,着力新城国际化、产业高端化、城乡一体化、治理现代化、民生普惠化“五化同步”,加快建成秀美气质更迷人、创新气势更磅礴、发展气场更宏大、国际气息更浓郁的新岳麓!
B 区校共建
筑创新创业平台
“欢迎有想法、有勇气、有能力的年轻创客们到岳麓区来创新创业。岳麓区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对创客的最高奖励达到50万元。”2月22日,周志凯来到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大厦“麓客众创”,与200余名大学师生、年轻创客共话创新创业。
在岳麓区,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高校聚集于此,数十万大学生在这里求学。在周志凯看来,“区校合作”正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果:区域寻求新的产业增长点, 在不断招商的过程中发掘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的产业;高校师生寻求科研成果就近转化平台,提高资源转化效率,节约成本。近年来,区校双方在架构、平台和资源方面达成了协议,岳麓区为高校有生命力的科研成果以及院士团队提供产业发展平台和空间,并提供相关优惠和奖励政策。而高校积极引导院士、教授团队,创业项目有生命力的创业大学生在岳麓科技产业园、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岳麓分园等平台就近转化科研成果,以求双赢。
“我们要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朝气蓬勃的泛岳麓山创新创意集聚区,使园区、校区、景区、社区四区联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核多极,五湖四区,两园两廊’创新创业中心,将岳麓山下的科教资源优势充分释放为区域创新创业能力和新型产业增长极。”岳麓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汇介绍说,泛岳麓山组团区域素有“湖南硅谷”之称,科教资源丰富、创新人才云集、创业要素密集,创业氛围相对浓郁,具备打造创新创意集聚区的现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泛岳麓山创新创业集聚区”主要建设节点有:“五湖”创新创业要素招引洼地,即梅溪湖、洋湖、后湖、桃子湖和西湖。“四区”区域生态创新体系,即让创新创业人才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岳麓山风景区,让创新活动在科研资源丰富的高校区,让创业活跃在功能配套的岳麓山下各个街区社区,让规模产业落户于岳麓科技产业园区。创新创业“两廊”,即麓山南路和潇湘大道,环绕岳麓山下的麓山南路两厢高校林立,集结了大量教育、人才和科研资源,是一条“创新之路”;潇湘大道依傍湘江贯穿南北,是岳麓山大学城创新创业的创业走廊。
未来,岳麓区与驻区高校将加大“区校合作”力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区校合作高层会商,工作部门协调、互动机制;另一方面是明确区校之间人才、项目合作年度及中长期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关配套鼓励政策,支持高校创新项目就地转化、高校人才留区创业发展,通过5年时间,达到每年留住1000名以上高校师生在岳麓创新创业、带动大学生就地就业5000人以上的远期目标。
C 筑巢引凤
推动产业新引擎
平台好、氛围足、资源丰富,创客资本纷至沓来。“我们选择在此地建立58众创空间,看中的就是岳麓区浓厚的创业氛围,周围的大学城资源和便利的交通位置。”58众创空间CEO吴阔告诉记者,58众创是58赶集有限公司旗下的全国性创业创投平台,今年6月即将对外开放的58众创也是岳麓区重点扶持民间创新创业资本的样板工程,将致力于汇聚中国最优秀的创业者和最具成长性的创业项目。
毗邻58众创空间,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后花园”之称的后湖也正启动招商程序,这里将打造成长沙市中心城区宜居宜业的生态治理示范区,并集原创艺术创作交易、湖湘文化展示、艺术休闲娱乐、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艺术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学生创业园区为一体的园区,又将成为河西大学城学子创新创业的好去处。
毕业于湖南大学的魏啸宇可谓是“草根创业”族,因其向李克强总理推销手绘地图而被公众所熟知。魏啸宇坦言,创业路途上很辛苦,作为岳麓区土生土长的创客,感受到了浓厚的氛围与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支持。目前,魏啸宇团队正在岳麓区桔子洲街道锦绣潇湘的创客街区办公,这里也是岳麓区倾力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平台。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岳麓分园负责人表示,该园充分发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创业服务中心平台功能,先后打造“麓客众创”等创新平台,为驻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授创业、院士创业提供了包括公司注册登记、办公场地租赁、政府资金申报、社会风险投资、专利代理申报等一揽子全程免费代理服务,得到了驻区高校、创业企业、高校师生的充分认可,已孵化了一批上市、拟上市公司。
岳麓科技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园将围绕工程物探、食品药品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检验检测龙头品牌,搭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积极推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清华大学大数据总部等重大项目入驻园区,形成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中部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
目前,岳麓区创新创业已初具成效:上年度全区新增商事主体13165家、企业5342家,特别是众创空间建设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已建成和建设中的创客空间有“岳麓弘德智创空间”“库可咖啡文创空间”“梅溪湖九合众创中心”“麓客众创空间”“58众创空间”;湖南大学创新创意总部、岳麓科技产业园创新中心、后湖文化创业园、梅溪湖创新中心等创新区、创意园、创业街等创客空间正在规划和构建中,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和中南大学科技园等创业孵化器、联东U谷等创业基地也在逐步推进之中,岳麓区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等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初具规模,服务活动和融资支持同步开展,岳麓山下,一片令创新才子、创业高手、创投大佬青睐的创业沃土已然初具规模。
创客故事
上海籍岳麓创客欲登“新三板”
上海小伙杨政是“新常春藤盟校”波士顿大学硕士毕业生。他受湖南同学的邀请,到长沙寻找创业机会。“刚刚到长沙时,觉得长沙很小,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好项目,不过最终还是遇到了一个‘贵人’。”杨政说的“贵人”是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岳麓分园主任周建华。他听说杨政是做地源热能和合同能源管理的,觉得他的业务方向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时代需求高度吻合,遂千方百计挽留他在长沙创业。可很多投资人和甲方单位都不相信杨政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怎么办?
必须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在周建华的争取下,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岳麓分园免费为杨政提供了办公场所,还将岳麓分园这栋楼给了杨政做第一单——大楼空调系统原来依靠柴油发电,每天约需一吨柴油、油费6000元,改成地源热能供暖后,每天仅需要1000多元电费。节余的能源费用,部分上交园区,部分奖给杨政,形成多赢。之后,园区又与杨政组建长沙市现代低碳节能技术推广中心,目前已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推广至商场超市、学校等各类单位。
杨政目前在中南大学读博,他的项目团队成为国家发改委合同能源管理备案企业,有望于近期登陆新三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