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西岸崛起现代服务业走廊 金融机构齐聚岳麓
滨江新城高楼林立,孕育着许多新的商机,将成为岳麓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长沙晚报记者 颜家文
从今年3月第一次去岳麓区考察写字楼,到4月份决定将公司总部总体搬进岳麓区中盈广场,湖南恒年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谷穗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谷穗说,几年之前,他们从没想过让公司在河西办公。“现在,岳麓区非常适合投资兴业。”
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的获批,市委、市政府 “双引擎”、“两高地”的发展战略,推进“东西比翼、双核驱动”,岳麓区的优势更加显现,为楼宇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历史性机遇。
近年来,岳麓区围绕六大主导产业,以“六大功能组团”、“三大产业轴带”为产业布局,对重点商务楼宇从业态上进行定位,突出产业特色,有计划地引导相关企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金融楼宇、“亿元楼宇”等特色楼宇,广发、浦发、长沙银行、吉祥人寿等金融机构总部纷至沓来,于云中揽金。
现在,岳麓区已汇聚了一大批城市综合体和高端商务楼宇。全区城市综合体达300万平方米、写字楼宇达260万平方米,进驻楼宇企业600余家、企业总部60家,省外银行区域总部、国际高端品牌酒店等领域实现零的突破,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10年的26.9%增至2015年的61.3%,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伴随着楼宇经济、金融服务及检验检测认证等高端服务业迅猛发展,这片以文著称的土地迸发出盎然的商机与活力,湘江西岸正崛起了一条现代服务业的黄金走廊!
岳麓新城崛起长沙“陆家嘴”
2016年,长沙本土金融企业龙头,长沙银行总部搬家了!
2016年1月25日,在湖南湘江新区重大投资商座谈会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长沙银行总部正式签约岳麓区楷林国际,购置楷林国际B栋写字楼,作为全国总部办公场所。
被誉为中国“最具成长力中小银行”的长沙银行的落户,只是国内金融机构抢滩岳麓的精彩故事之一。
在此之前,民生银行长沙分行、广发银行长沙分行、上海浦发银行长沙分行等金融机构已纷纷与岳麓区签约落户,还有,今年4月,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明确表达入驻岳麓区滨江国际金融中心的意向……
他们的选择几乎都不约而同:岳麓区的滨江金融商务区。
年逾七旬的观沙岭老居民王沛林指着高楼林立的滨江金融商务区介绍说,这一带原是长沙有名的工业集中区,聚集众多工厂,比如中达骛马、岳麓鞋厂、德康制药、嗑得响食品、协力油缸、长沙锌厂、长沙船舶厂等等,随着工业企业衰败或者迁出,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是灰尘漫天、棚房低矮,瓦砾成堆的景象。
变化首先来自区位条件的改变。随着滨江新城被列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岳麓区金融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中部崛起是国家核心战略,中部崛起必然基于产业崛起,中部产业崛起依赖于金融资本化。”中国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说,长沙打造中部金融中心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长株潭城际铁路、地铁4号线都经过这个板块,银盆岭大桥、福元路大桥、三汊矶大桥等三桥无缝对接河东河西,巨大的人流、资金流在此汇聚,我相信,不久后这里将成为长沙金融行业的新高地。”开发商们表示。
变化也来自政府部门精细服务。近年来,岳麓区以打造长沙“陆家嘴”的全新思路,抢抓发展机遇——以快速腾地抢抓“金蛋”落地,促进银行总部落地观沙岭;加快辖区内金融商务写字楼宇项目建设,促进证券、保险机构总部及银行业上下游产业的进驻,放大产业集聚效应;加快路网的建设拉通,积极协调解决了用电、公交、停车等问题,对沿江景观带实施提质改造,提升了区域的承载力;成立由班子成员亲自带队的项目帮促服务小组,联点帮扶项目单位解决难题,保障良好的建设发展环境。软硬环境优势的叠加,使得滨江板块成为长沙大河西金融投资的热点。
随着金融板块布局不断成熟,岳麓区成为金融机构入驻湖南的首选地之一,初步形成了“一区一路”的金融聚集效应。其中,滨江金融商务区以良好的空间承载力、不断完善的基础配套力、标志性的楼宇吸引力,成为了省内外金融机构规划选址的重要地域,成功引进了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吉祥人寿、长沙银行等总部;正在积极对接长城资产、三湘银行、招商银行、恒丰银行、农业银行等地区性金融总部入驻;并全力布点引进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消费公司、独立法人机构和财务公司等金融业态。金星路国际商务街区现代服务业气息浓厚,沿线目前已聚集了20余家金融分支机构及金融网点,拟引进更多的金融中介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等。与此同时,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投资项目的逐步上马将不断拉升区域经济的活跃度,加之湘江新区和岳麓区在金融产业招商及产业扶持方面政策叠加的优势,成为岳麓区金融招商的重要筹码。
“今日的岳麓,已经呈现国际国内金融机构总部抢滩景象,”岳麓区金融办主任罗纯介绍,目前区内现有金融机构140家,其中银行125家。全区金融业增加值总量从2011年的12.3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5.5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1年的2.2%提高到2015年的3.0%。金融业作为调结构主抓手的同时,对财税贡献度也在明显增强,2011年全区金融机构上缴税收0.71亿元,占全区税收收入比重的1.95%,2015年上升到4.1亿元和7%。金融产业总量与比重双提升,贡献度不断提高,促进了全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总部经济潮聚岳麓
金融机构总部抢滩岳麓区只是总部经济潮聚岳麓态势的一个缩影。
近日,继欧洲的宜家购物中心之后,另一国际家居巨头卓伯根集团决定将中国总部设在湖南湘江新区洋湖总部经济区。
目前,湖南湘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天地控股集团、麦当劳湖南公司总部等大型企业总部已经入驻岳麓区办公。
从纽约的曼哈顿到东京的新宿,从香港的中环到北京的中关村,作为高端服务业经济形态,总部经济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
“将总部经济打造成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动力,打造成拉动经济发展提档升级的‘新引擎’‘新动力’。”这是近年来岳麓区的坚定选择,更是岳麓区的生动实践。
“发展经济既要做好填空题,又要做好选择题。做好填空题,就是把兴建的楼宇和商铺‘格子’都填满,而且填出真金白银来。”
“做好选择题,就是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比较优势,形成多点支撑态势。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六大功能组团’‘三个产业轴带’的产业布局,实施‘总部进楼、企业满楼’工程,对重点商务楼宇特别是新建楼宇从业态上进行定位,突出产业特色,有计划地引导相关企业聚集发展,打造一批金融楼宇、‘亿元楼宇’等特色楼宇。”
2012年7月,岳麓区服务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
岳麓区服务总部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谢英姿介绍说,在发展总部经济、建设总部经济聚集区的过程中,岳麓区政府除了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和软环境外,还通过规划优化结构布局、通过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基础条件,通过对软环境的营造来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
岳麓区先后颁布了《岳麓区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和《岳麓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扶植奖励办法》,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领军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投入岳麓区的怀抱,争相在这里设立总部。
谢英姿告诉记者,目前,全区已投入使用的专业写字楼项目26个,共计建筑面积80.7万㎡,在建专业写字楼项目19个,共计建筑面积139.2万㎡,待建专业写字楼项目17个,共计建筑面积60.7万㎡。截至目前,区域内共有总部型企业54家,楼宇入驻企业1000余家。其中,2015年引进楼宇入驻企业466家,引进总部型企业14家。“一批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区域总部也正在与我们洽谈。”
数说岳麓金融
目前,岳麓区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区内现有金融机构140家,其中银行125家,包含省级分行1家;证券公司4家,包含法人机构1家,营业部3家;保险公司11家,包含纳税保险机构1家;融资性担保公司3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
2016年,岳麓区力争实现金融业税收5亿元,融资规模80亿元,引进金融机构总部3家以上,力争新增新三板上市公司10家以上,服务2家金融机构落地营业。
云中揽金
抢占制高点
袁云才
向上,是一种圆梦的渴望、是一种奋发的姿态,更是一种挖潜的智慧。譬如,种子挣扎着破土而出,是为了实现心中崇高的梦想;树木舒展枝叶向上延伸,是为了沐浴足够的阳光、雨露;鹰隼之所以张开翅膀拥抱蓝天,是为了竭尽全力翱翔千里。
如今,位居湘江西岸的岳麓区,也正在孜孜以求地“向上”挖潜,不遗余力地云中揽金,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楼宇经济飞跃发展,绿地广场、奥克斯广场、楷林国际等大批城市综合体脱颖而出,从过去的向地面要收成,变成现在的向空间要效益;二是筑巢引凤,吸引一大批国内外金融巨头“空降”于此,择高枝而栖,总部经济像潮水一般汇聚于麓山脚下、滨江新城;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抢占先机,仅是检验检测行业,就有瑞士GSG检测机构、苏州苏试、英国天祥集团等聚集科技产业园,屹立于产业发展云端。河西这块热土,因此三者而不断增添“高大上”的迷人色彩。
高度,从来不只显示于有形的海拔,它更决定于超前的眼光与独到的理念。曾几何时,在一些人眼里,岳麓区被视为长沙经济发展的软肋。可近些年,随着两条过江隧道与地铁2号线的开通,加上7座湘江大桥横亘两岸,河东与河西的距离进一步缩短。正是在此背景下,岳麓区融山水洲城于一体的区位优势,以及它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逐渐显露出来,其呕心沥血的筑巢引凤便更具磁石一般的吸引力。
毫无疑问,今天的岳麓,因为高楼林立、高校云集、高科落子、高朋满座,已成为文化、经济领域中的一块高地。它俨然长沙的“陆家嘴”、湖南的“华尔街”,正在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巨大的影响力、辐射力。与此同时,它还在不断地改善自身的软硬环境,进一步推高自己的区域凝聚力。“大翼垂天九万里,长松拔地五千年”,我们相信,岳麓经济冲刺蓝天的身影不会停歇,未来还会抢占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制高点,成为“向上”挖潜力、带活整盘棋的成功典范。
检验检测认证总部基地效果图。
相关链接
湖南省检验检测认证
产业园核心区七大基地
1.检验检测认证总部基地:位于长潭西高速与长韶娄高速交会东北角(长韶娄高速入口),一期规划面积约300亩,规划打造成国家级(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区。基地包括三部分,其中企业自建区(128亩)是对于有购买意愿,符合单独供地条件的检验检测机构,企业根据自身规划要求自行建设,目前苏州苏试、宏尚检测、致力检测、长沙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等检验检测机构已签约购地;园区开发区(118亩)由园区旗下平台公司操作运营,建设检验检测与认证总部办公大楼、科研实验室、检测中心以及标准厂房,也可按企业要求建设专项定制厂房;配套服务区(50亩)主要建设总部办公大楼、科技研发大楼,为入驻的科技人才提供生活配套服务。
2.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综合基地:位于学士路两厢(莲坪大道-玉赤大道),总规划面积约1000亩,项目定位为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化后续试验、开发、中试生产、产品应用及推广基地,主要引进建筑工程、机械设备、食品药品、医疗健康、环境质量、物理勘探等检验检测领域企业,通过单独供地,企业自建模式进行开发。
3.继善检测技术产业园:位于学士路与西三环交会处东南角,总用地面积约90亩,其中一期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二期规划面积约7万平方米建设物探检测中心、国家工程技术中心。该产业园重点发展地球物理探测、工程技术检测、公共安全探测、重金属环境污染检测等检验检测认证行业。
4.洋湖国际汽车检测基地:位于云栖路与智信路交会处西南角,总用地面积约11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重点发展检验检测、新能源汽车、跨境电商以及平行进口汽车贸易、汽车后市场等产业,致力于打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检验检测、认证、评估基地。
5.检验检测装备产业基地(一期):位于学士路与玉赤大道交会处西北角,总用地面积约800亩,该区域定位为检验检测装备与仪器产业化基地,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检测仪器装备制造研发生产企业,通过单独供地企业自建模式进行开发。
6.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基地:位于中南大学校本部西大门入口处,总规划用地面积75亩,净用地面积58亩,规划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主要面向驻区高校及科研单位,引进科技成果研发、孵化、转化项目。
7.学士路创新创业走廊:位于学士路两厢(含浦大道-象嘴路),主要由中南大学科技园孵化器、萃程科技大厦、园区综合楼、天聿金领汇、江山帝景创业街区组成,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主要引进国内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孵化项目。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