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作泉瀑溪潭

相链区块链

       肖凌之

  山水是有灵性的,它总在某个不经意瞬间扣动着我们的心门。而其中的泉瀑溪潭,就像是山水馈赠予人类的四重奏,以各自的韵律谱写出生命的华章。它们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照见我们心灵的明镜,永远在流淌着、奔涌着、欢唱着,诉说着亘古不变的生命真谛。

  泉水,叮咚作响,是岩层沁出的甘洌,带着山石的清润,是大地最温柔的私语。它汩汩涌出,挟着岁月沉淀的清冽,如同一位隐世智者,不喧哗,自有声。张家界黄龙洞内,响水河源头的清泉终年不竭,水滴顺着钟乳石尖垂落,叮咚之声在溶洞中回响,仿佛仙人敲击的编钟,将喀斯特地貌的神奇谱成了乐章;南岳衡山的水帘洞泉,水质澄明甘甜,传说神农氏曾在此洗药,泉眼处白沙翻涌,似繁星坠入水中,千百年来滋养着登山的旅人。泉水看似柔弱,却能在缝间开辟道路,以水滴石穿的坚韧,以久久为功的执着,诠释着“柔弱胜刚强”的哲学。它不争不抢,默默流淌,却滋养了万物生灵,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瀑布,轰鸣奔涌,是峭壁飞泻的磅礴,裹挟着水雾的朦胧,是山水间最激昂的高歌。从悬崖之巅纵身跃下,裹挟着雷霆万钧之势,如银河倒泻,似白练悬空。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在株洲炎陵县神农谷重现——两百多米的水帘随风飘散,三叠飞泻,化作万千银丝,在阳光下织就彩虹;井冈山龙潭瀑布藏于山林深处,溪水自崖壁间跌落,化作“五潭十八瀑”的灵动景致,白练般的水流或奔涌而下、气势磅礴,或迂回婉转、溅起珠玉,在葱郁草木间勾勒出清冽意境,轰鸣之声震彻山谷,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壮美。瀑布无畏坠落,以粉身碎骨的勇气,成就了惊世骇俗的壮美。它告诉我们,人生或许会面临悬崖般的绝境,但只要有勇闯敢试的果敢,便总有生命的去处,总会写出属于自己的传奇。

  溪流,潺潺流淌,是石涧穿梭的灵动,映着草木的青翠,是山野间轻快的音符。它蜿蜒曲折,在山谷间浅吟低唱,时而欢快地跳跃,时而舒缓地流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家界的金鞭溪,千年长旱不断流,万年连雨水碧青,蜿蜒于奇峰峡谷间,穿梭于山水画廊里,将阳光揉碎成粼粼波光;湘西芙蓉镇汇入酉水的那支溪流,沿着青石板街潺潺而行,倒映着土家吊脚楼的倩影,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溪流不与江河争阔,也不与瀑布比雄,只专注于自己的旅程,穿过丛林,绕过巨石,滋润着沿途的花草树木和山水人家。它让我们懂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抵达何处,也不在于惊天动地,而在于享受过程;不必追求轰轰烈烈,平凡的坚守同样能绽放出光彩。

  深潭,静谧无波,是碧水沉淀的幽邃,藏着云影的轻柔,是天地间沉静的诗篇。它深邃静谧,宛如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当年柳宗元被贬永州,曾写下了《小石潭记》,其中描写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空灵澄澈,至今仍让人心驰神往。潭,水面看似平静,水底却常有细沙翻涌,就像大地的脉搏在跳动。深潭积蓄着力量,包容着万物,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蕴含着无限可能。它教会我们,真正的强大不在于锋芒毕露,更不在于咄咄逼人,而在于内心的沉稳与包容;在喧嚣的世界里,唯有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沉淀自我,稳打稳扎,厚积薄发。

  泉瀑溪潭,看似各自独立,实则血脉相连。泉水汇聚成溪流,溪流奔腾成瀑布,瀑布跌落成深潭,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它们就像人生的不同阶段,或温柔,或激昂,或灵动,或沉静,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画卷。

  回望历史长河,无数文人墨客在泉瀑溪潭间寻找灵感与慰藉。沈从文在沱江的流水声中,写下《边城》的纯美故事,让湘西的山水成为永恒的文学符号;周敦颐生于道州濂溪之畔,观溪水澄澈、莲花高洁,悟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品格,将自然意象升华为精神图腾。这些先贤告诉我们,山水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精神的寄托、心灵的家园。

  愿化作山中的泉瀑溪潭,在岁月的长河中,以不同的姿态去诠释生命的意义。当像泉水一样,保持好内心的纯净与坚韧;当如瀑布一般,在关键时刻勇敢绽放;当若溪流一般,享受生命的过程;当似深潭一样,沉淀智慧,包容万物。无论以何种模样存在,都能在时光里守住本真,活出属于自己的鲜活与力量。

【作者:肖凌之】 【编辑:张辉东】
关键词:愿作泉瀑溪潭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