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需要的“积木”,在长沙都能找到|来长沙 创未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匡小娟
5月17日,中南大学天心校区世纪楼里,楼婉婷正与团队伙伴复核最新的超声波检测数据。这个扎着利落马尾的浙江姑娘,目光里透着科研人的严谨。谁能想到,这位自信开朗的道路与铁路工程专业研三学生,已是手握两项行业颠覆性技术的企业负责人。今年4月,楼婉婷与团队伙伴成立了长沙炳旭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炳旭工程”),他们也正式从青涩的“学生军”成为“持证上岗”的创业者。从校园实验室迈向项目落地现场,让科学技术与交通工程深度融合,他们的故事勾勒出长沙科创大学生的奋斗剪影。
攻坚 三年破解钢筋绑扎行业难题
在沈白高铁中铁制梁场内,钢筋施工智能辅助机器人正做着钢筋绑扎工作。它在错落交织的钢筋网上穿梭,一边绑扎钢筋,一边自动躲避着墙体、圆柱等障碍物,“完美拿捏”所有的钢筋绑扎网点。
这个看似普通的机器人,其中藏着楼婉婷团队历时三年的技术攻坚:解决了平面钢筋网上自动绑扎的行业难题,在该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楼婉婷告诉记者,早在2022年,团队就发现了行业痛点:传统人工绑扎钢筋效率低下,且场景适应性差;机械手性能不足,无法满足多样化施工需求,控制系统延迟。
“而钢筋施工智能辅助机器人融合了机器视觉、激光雷达和AI路径规划算法,能够快速适用于桥梁、城轨、市政、房建等大面积、大场景平面钢筋绑扎施工。”楼婉婷介绍,“现在的它能避障,会寻找最优路径,适用于复杂的施工场景,效率相比人工提升140%。”
“未来,我们还想让机器人从‘平面作业’迈向‘立体施工’。”楼婉婷指着电脑里的3D建模演示,眼中闪烁着火花,“未来的工地上,它不仅能‘走直线’,还能‘爬高楼’‘钻隧道’,真正成为建筑工业化的‘全能工匠’。”
进击 让超声波为高铁轨道板“做CT”
楼婉婷没有止步于这一项突破,2024年4月,她带领团队瞄准了高铁轨道板下病害检测。数据显示,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4.8万公里,年均检测需求超30万公里。“高铁轨道板一旦出现充填层离缝、脱空等病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实验室里,楼婉婷手指着轨道板模型解释道,“传统的轨道运维采用人工敲击法,依靠经验判断,漏检率高达32%。”
她设想通过空气耦合超声波实现非接触式检测,让超声波穿透200mm厚轨道板捕捉毫米级缺陷,这一想法被设备商断言“异想天开”,因为空气耦合通常仅用于2mm厚度的精密检测。
面对质疑,楼婉婷没有多言。一年来,楼婉婷和团队伙伴埋头在实验室里,日均开展数十次检测实验。
然而,真正的考验在野外。高铁轨道检测只能在凌晨1时至6时的“天窗期”进行,12月的皖北平原呵气成冰,在学校导师的带领下,楼婉婷和团队成员爬上京沪高铁的轨道时,温度计显示零下8℃。“直到凌晨4点,当屏幕上终于浮现出清晰的缺陷成像时,大家顾不上拍掉身上的碎石,互相击掌的声音在空旷的田野里特别响。”楼婉婷忆起当时的场景,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兴奋。
“当我们把100多页的报告交给供应商时,他特别惊讶,‘你们居然真的测出来了!’”这份用汗水凝成的“信任状”,不仅敲开了合作大门,更打动了长沙企业湖南瑞泰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对方为炳旭工程免费提供了多个探头及设备。
如今,检测装备集成了空气耦合超声扫描仪、高精度定位模块与AI诊断终端,已完成实验室全自动化扫描成像及运营中轨道板缺陷检测试验。更令人期待的是,设备正调试动态测试状态,“未来可实现动态检测,为每座桥梁做‘超声波CT’,让高铁轨道‘隐性病害’无处遁形。”楼婉婷表示。
破局 “金种子”点燃“把技术变成现实”的勇气
曾经,楼婉婷和团队伙伴是依托学校名义向外进行市场拓展。“当时受到不少质疑,对方甚至直言‘学生团队做的东西,多半是纸上谈兵’。”楼婉婷回忆起创业初期的困境,无奈地说,他们即便展示了丰富的实验室数据和理论成果,一些合作方仍持观望态度。
今年初,为支持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在湘创新创业,湖南省举办了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为“想创业、能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成立不久的炳旭工程就是参赛一分子。
“最初是想以公司的名义参加‘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楼婉婷笑称“金种子杯”就像一颗火种,“后来才发现,比赛用‘创业’的形式,点燃了我们把技术变成现实的勇气。”
中南大学科技园的“保姆式服务”让这群“学生军”少走了不少弯路。从工商注册的“绿色通道”到办公场地的免费提供,从校企对接会的资源牵线到创业导师的一对一指导,科技园用全链条孵化助力项目落地。公司注册当天,工作人员一句带着长沙口音的“妹坨,有问题随时问”,让她感受到这座城市对创业者的温度。
“长沙就像一位敞亮的‘邻家姐姐’,既给你烟火巷子的热乎劲,又有托举梦想的硬实力。”楼婉婷掰着手指算起在长沙的7年时光,而最触动她的是长沙对于大学生创业“不设防”的帮扶,在项目落地中化作实实在在的便利:钢筋施工智能辅助机器人依托中南大学土木学院的学科优势,研发初期就获得了中国中铁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超声波检测项目则得益于长沙完善的产业链——需要全频率探头,驱车15分钟就能到瑞泰克进行现场调试。
“在长沙,技术研发就像拼积木,你需要的每一块‘零件’,周围都能找到靠谱的‘积木厂’。”采访最后,楼婉婷告诉记者,今年6月就要毕业了,她将继续在这片沃土刷新属于科创大学生的奋斗篇章。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