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揭晓,长沙三园区实力出圈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匡小娟)近日,2025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在厦门召开,正式发布《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2025)》(以下简称“案例集”),浏阳经开区、岳麓高新区、长沙经开区位列其中。
据悉,该案例集由中国开发区协会、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蓝迪国际智库联合编制,共收录100个优秀案例,涵盖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类型,涉及市场准入、政务服务、法治保障、融资支持、信用建设、人才引进等多个领域。
其中,《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中非经贸合作新模式》入选“专题类—国际投资贸易环境”名单,《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模拟审批”超前办 项目拿地即开工》《岳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雷锋式全周期帮代办”打造项目服务新范式》皆入选“专题类—政务环境”名单。
记者了解到,此前,长沙经开区存在市场主体对非洲市场认知不足、外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重点产业和产品在非洲市场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对此,长沙经开区积极协助市场主体链接对非贸易资源、鼓励市场主体探索海外仓共建共享、支持重点特色产业开拓非洲市场,设立全省唯一对非经贸标志性项目——中非经贸总部大厦,该项目启动后预计未来三年可实现对外贸易总额超700亿元。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对非贸易增长并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进入非洲市场意愿,为深度挖掘中非经贸合作潜力积累了经验。
通过该模式,长沙经开区对非贸易显著增长。2024年,长沙经开区对非贸易同比增长230%,是全省唯一实现三位数增长的国家级园区;同时,市场主体进入非洲市场意愿增强。2025年6月10日,中非跨境贸易平台在中非经贸总部大厦正式启动运营,亚马逊云科技、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等国际平台相继落户。中非经贸总部大厦已吸引超过60家对非合作机构入驻,涵盖通讯、科技研发、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
“该实践有效破解合作瓶颈,大幅促进贸易增长,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湖南自贸经验’。”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长沙经开区将继续抢抓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战略机遇,助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争创对非经贸合作“国家队”。到2027年力争实现园区年度对非贸易额100亿元,培育对非“走出去”重点企业不少于10家,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
今年年初,针对产业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之间存在审批“空窗期”、企业“等地期”较长等痛点,浏阳经开区创新推出“模拟审批”机制,通过提前辅导、材料预审、并联审查等方式,将审批环节前置至企业拿地之前。待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预审材料可快速转化为正式审批文件,实现“拿地即开工”,大幅提升了项目落地效率。
自3月20日“模拟审批”实施以来,园区已为金阳产业工人俱乐部、南园污水处理厂湿地公园、蓝郡公租房三期、玉成路等8个园区重点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核发相关证件,有效推动了重大产业项目的建设。
浏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通过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接待日”“陪伴企业办事走流程”等服务,浏阳经开区累计为企业解决各类困难超千项,惠及企业300余家。
近年来,岳麓高新区针对项目落地周期长等痛点,以“雷锋精神”为引领,创新推出“雷锋式全周期帮代办”服务体系,通过构建“四级管理台账”实现项目精准分类与动态跟踪,并创新“项目管家+服务专员”帮代办机制,提供从招商到投产的全流程专业化服务。深化“三减”改革,精简材料、环节和时限,推行“容缺+承诺制”“多事联办”等举措,实现139项审批“园内办、就近办”。通过“帮审一体”模式,推动服务窗口前移,主动上门扫清障碍,并因地制宜创新解决土地等要素问题。搭建“吐槽大会”“政企直通码”等平台,形成“收集-攻坚-保障”全链条机制,高效响应企业诉求,问题解决率达96%。
据了解,通过“雷锋式服务体系”,岳麓高新区审批效能、政务环境、服务发展实现三大提升:审批提速30%,帮代办438次,难题100%解决。带动固投近百亿元,引资54亿元,营商环境得到显著优化。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