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香满振兴路!乡镇干部和派驻工作队携手努力,宁乡青山桥社区3万多公斤黄桃丰产又增收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段华良 范婷)沿着蜿蜒的山坡小径向上,桃林如绿色的浪潮铺展至天际,饱满的黄桃压弯枝头,在阳光下泛出蜜糖般的光泽……7月30日,记者走访来到宁乡青山桥镇青山桥社区的黄桃基地,只见林间穿梭的身影里,有挽着竹篮的村民,有提桶采摘的驻村干部,采摘、分拣、装箱的声响交织成曲,也成为乡村振兴图景上一抹鲜活的亮色。

枝头黄桃愁销路,工作队架起“连心桥”

青山桥社区党总支书记胡小平捧着黄桃,满脸丰收喜悦却难掩愁绪。今年黄桃个头比去年大,甜度达18度,挂果量达3万多公斤,可销路成了难题。

青山桥社区黄桃种植始于2018年,凭借山区昼夜温差大、土壤富硒的优势,果子以“甜、脆、香”闻名,但地处偏远、销路狭窄一直是瓶颈。往年部分黄桃因运不出、卖不上价烂在地里,让村民心疼。今年挂果量激增,胡小平急得几夜未眠,带着两委班子成员找到派驻工作队求助。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的冲锋号!”长沙市民政局派驻社区工作队队长喻海记得,当晚工作队宿舍亮灯到深夜,队员们圈画运输路线、联系销售渠道,连夜写情况报告说明黄桃品质、产量及农户困境,次日一早就上报,当天就收到回复,称“消费帮扶是最直接的惠民举措,必须全力以赴”。

一场跨越城乡的“黄桃消费帮扶”展开。长沙市民政局发出倡议,干部职工接龙认购,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有的同事订20箱,有的转发链接帮吆喝,大家都觉得这是帮老乡把汗水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

宁乡青山桥社区的黄桃基地喜获丰收,社区干部和派驻工作队同志一起采摘黄桃。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张禹、通讯员段华良摄

高温下的“搬运工”,消费帮扶卓有成效

露水还在叶尖时,喻海和队员们已背着竹篓、提着大桶钻进果树间。他熟练地采摘黄桃,还说“摘黄桃不能拽,否则会伤果蒂影响存放”。

这是工作队连续多日“泡”在桃林,为保证市民收到新鲜黄桃,他们定下“当天摘、当天送”的规矩:清晨采摘,上午分拣装箱,中午装车出发,傍晚送到长沙。喻海记得第一次送桃时,天气酷热,他们汗湿衣衫仍守在货车旁核对订单,生怕送错。

1800多公斤黄桃在高温中完成从“枝头”到“舌尖”的旅程。当最后一箱送达,喻海收到胡小平发来的照片:种植户们收到货款后笑开了花,一位脱贫户的孙女举着黄桃,做出胜利的V字手势。喻海感动地说,所有的暴晒和奔波都值了。

消费帮扶的暖流不断涌动。工作队还对接电商平台开通助农直播间。胡小平算着账:“今年通过消费帮扶,黄桃均价每公斤16元多,3万多公斤让村民收入近50万元。”更重要的是,大家看到了奔头,知道种果树不再“看天吃饭”。

从“解近忧”到“谋长远”,绘就振兴新图景

黄桃销路稳了,工作队脚步没停。社区千手爱心大屋的走访记录本上,记着诸多细节,“张娭毑家屋顶漏雨需修缮”“留守儿童小宇缺水彩笔”“脱贫户周大哥缺技术指导”等,这些琐碎事成了喻海和队员们的“必修课”。

喻海对队员说:“驻社区,不能只盯着‘眼前事’,更要盘算‘长远路’。”解决黄桃销售难题后,工作队启动“三问三帮”行动:问农户需求,帮技术提升;问产业短板,帮资源对接;问发展瓶颈,帮规划落地。他们请来农业专家培训种植户,教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还联系设计桃林观光步道,计划发展“采摘游”。

消费帮扶机制也在升级。工作队联合长沙市民政局制定《消费帮扶长效清单》。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消费帮扶从“一时兴起”变成“常态机制”,让青山桥的好东西能“走出去”且“卖得久”。

傍晚,青山桥社区文化广场热闹起来。孩子们围着工作队队员学画画,老人们听政策宣讲,种植户们讨论来年种植计划。胡小平感慨,工作队带来的不只是黄桃销路,更是精气神,大家心里亮堂、手脚勤快,乡村振兴更有体验感,就像丰产又增收的黄桃一样“更香更甜”。

通过乡镇干部和派驻工作队的携手努力,宁乡青山桥社区3万多公斤黄桃找到了销路,果农实现丰产又增收。

派驻工作队同志将黄桃装箱,自家小车成了“快递专车”。

【作者:张禹】 【编辑:肖彪】
关键词:黄桃 消费帮扶 青山桥镇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