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眼”加持!AI化身“望诊圣手” | 山水洲城记

相链区块链

近日,福布斯中国揭晓“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榜单,湖南湘江新区企业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慧眼”)凭借其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与产业落地成功入选,其专注领域为智慧医疗。

此次“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评选活动,根据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表现、成果应用及实际影响、团队与文化、投融资情况、长期愿景和战略规划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评,智慧眼以医疗AI赛道入选,也是湖南地区唯一的一家入选企业。

智慧眼入选福布斯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50强。福布斯榜单截图(部分)

作为专注于大健康的人工智能企业,智慧眼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隐私计算等核心技术研究并始终保持国际前沿水平,致力于AI计算驱动生命健康。今天和橘洲君走进智慧眼,一起来看看这家上榜福布斯TOP50企业背后的故事。

“嘀——面部扫描完成,请张嘴。”

在智慧眼科技展厅,一台半圆形白色设备正发出温和的指令,乍看像科技感十足的美容仪,实则是一台中医四诊仪。打开仪器门,橘洲君将下巴轻抵在弧形托架上,两侧的传感器同步闪烁,如同一位数字化的“老中医”。

五分钟后,平板电脑上便显示出根据面色、唇色、眼袋、眼圈等人体五官的一系列情况做出的身体初步诊断结果,并相应地给出了调理建议。“‘智慧眼’中医四诊仪基于企业自主研发的砭石大模型,整合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及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医疗诊断准确率超过90%。目前,该设备已在湖南、重庆、江西、山西等多地投入使用。”智慧眼总经理肖要林说。

在智慧眼展厅内,中医四诊仪正在进行初步诊断,并相应地给出了调理建议。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AI计算驱动生命健康”,在智慧眼总部一楼展厅,这行字十分显眼。

“之所以起名智慧眼,意思是打造识别万物的智慧之眼,做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这句话,藏着这家企业的基因。

时间回到2009年,肖要林带着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劲头,怀揣着对AI技术的憧憬,与团队另外4人一起跟随创始人邱建华从湖南出发,跨越近1500公里,奔赴北京中关村。

当时,办公环境非常简陋,没有办公桌,三把椅子就是会议室;没有资金。“AI领域门槛不低,对资金和技术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还记得来面试的一位博士盯着空荡荡的墙面,问我们靠什么留住人才。”肖要林至今记得创业初期的窘迫。

公司成立半年后,智慧眼人脸识别第一套算法出炉,凭借高效的性能,成功中标“郴州市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系统”招投标项目。2010年,智慧眼研发的“人脸识别养老金认证系统”在郴州试点。老百姓只需要在手机终端或电脑终端通过远程人脸识别,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生存认证,并领取到养老金,解决了跨时间、跨地点的问题,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目前,智慧眼已对接全国16个省份社保养老金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系统,承建20余省份医保信息平台,助力5000家药店及诊所实现智能化升级,为近5000万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三把椅子”,终于撑起了一片天。

时间来到2019年5月,长沙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赴北京开展招商活动,一番话语重心长:“你们回湖南来,家乡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不管是发展上,还是政策环境上,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给予你们支持。”在中关村打拼十年的湖南伢子们,望着招商手册上的岳麓山剪影,突然读懂了“根”的意义。

“团队半数以上员工为湘籍。回乡不仅是情怀,更是战略选择。”肖要林坦言,此前公司本身就有在长沙布局分公司,有一定基础,回去也不算平地起高楼。

2019年底,智慧眼与长沙高新区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总部落户长沙,团队搬到了当时湖南分公司所在地中电软件园办公。“返乡‘大礼包’很是实在:除了税收减免、园区租金优惠、政策补助等‘常规项’,同时省财政按企业研发费用增量的12%给予奖补,这些奖补也为之后的‘砭石大模型’的研发和算力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持。”肖要林说。

返湘后的智慧眼迎来生长加速度。

2021年,公司较上年营业额增长了36%,2022年又增长了69%。此外,智慧眼先后获得2019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获批国家“互联网+”重大工程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筑巢引凤之下,对于求贤若渴的智慧眼而言,招才引智的路径愈发顺畅——依托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产学研联动优势,公司不仅能揽获国防科大、中南大学等高校的顶尖毕业生,更吸引了北上广深等地的湘籍技术骨干“回流”。“现在公司共有500多人,50%以上都是90后,大多数都已经在长沙定居,他们热情活力、充满朝气,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肖要林表示。

2019年,智慧眼迁回长沙后,拍下了第一张有意义的团队合照。

同时,迁回家乡后,智慧眼更多的是看到了长沙日益凸显的医疗优势和产业布局能力。“基于现有产业基础,我们决定将计算机视觉、大数据分析等能力迁移至医疗领域,瞄准慢性病管理、精准医疗等需求场景。”肖要林说。

一张手机自拍照,等待几秒,机器就生成了一段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健康调理方案跃然于屏幕之上。2023年5月20日,智慧眼砭石大模型发布会举行,现场展示了砭石大模型多项核心技术能力,并发布智慧眼在医疗健康行业应用成果。

5月20日,智慧眼全球首发多模态医疗大模型“砭石”。

砭石,是古代的医疗工具,“医源于砭”这句话出自《山海经》,也是智慧眼“砭石”大模型体系的取名由来。“通过砭石大模型辅助诊疗技术,AI辅助医生做90%的事情,缓解医疗压力,提升基层医生的医技能力,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病历质控、辅助诊断、合理用药、医学知识检索等技术支持。”肖要林说。2024年8月,砭石大模型与智能问答内容生成算法通过中央网信办的“双备案”。

依托长沙深厚的产业土壤,近年来,智慧眼与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建立联合攻关机制,与湘雅二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等机构合作,构建“技术研发-临床应用-生态扩展”的闭环。

2025 年,一系列创新成果密集落地:3月,智慧眼与华为联合研发的全栈国产化智能解决方案——“砭石+DeepSeek双引擎”医疗智能一体机发布;长沙市第一医院携手智慧眼成功完成“砭石+DeepSeek”双模驱动的本地化部署应用;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与智慧眼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医疗+AI”融合创新模式;6月,即将召开D-doctor 新品全球发布会……这些合作充分彰显了 AI 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价值,也印证了长沙科技创新的活力。

“相比商业光环,智慧眼更关注如何让AI贴地飞行,解决行业长尾应用的实践,更精准落地,给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最终惠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肖要林说。

当前一、二线城市医疗资源高度集中的现状下,基层诊疗能力薄弱成为分级诊疗落地的堵点。

智慧眼给出的解题思路是:将“砭石”大模型优先应用于社区医院、药店等基层场景,通过AI辅助诊断、用药指导和病历质控,全流程服务覆盖——从挂号、诊断到药品溯源和医保结算,为慢病用户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平台,支持线上问诊、处方流转、医保监管等功能,实现医疗资源的跨机构协同,显著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在郴州汝城县大坪镇,70岁被疼痛困扰的张老伯正接受医生的诊疗,乡镇医生一边询问着症状,一边将病情输入系统里,“结合人工智能面诊、舌诊以及脉诊,您属于阴虚血瘀证,身体有时会无缘无故感到疼痛,还会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近期天气湿冷,给您开一些活血化瘀的药方,并加入一些温阳益气的药物进行调理,药配好之后会送到家里”。

“在桃江县中医医院、汝城县中医医院落地了智慧云中医平台,通过‘智慧诊疗+智慧药房+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对常见病证型的识别准确率达90%,处方建议与专家组会诊结果吻合度达85%,将中医辨证时间缩短60%以上,赋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肖要林介绍。

技术下沉带来的不仅是诊断效率的提升,更是医疗资源配置的结构性优化。通过“云端”连接全国优质医疗资源,乡村医生既能获取专家级诊疗建议,又能与县级医院无缝对接完成转诊,形成“小病就地治、大病有人管”的连续服务闭环。

从早期社保认证的“刷脸”便民,到中医四诊仪的“望闻问切”……借智慧之眼,我们可以见微知著,也可以看到远方之阔。当传统的硬件设备,被赋予人工智能之后,仅凭借少量细节,就能在茫茫人海之中寻找到目标,时间只需要“一眼”。

当AI技术真正走进诊室、贴近生活,你是否感受到了医疗场景的细微变化?你对AI医疗的未来有哪些期待或担忧?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AI医疗的看法,一起聊聊科技与健康的那些事。

记者/刘丹 柯鸣

编辑/尹玮 校读/谈梁

初审/彭培成 终审/沐刃

【作者:刘丹 柯鸣】 【编辑:彭培成】
关键词:智慧眼;福布斯;医疗AI;AI医疗;砭石大模型 智慧眼;福布斯;医疗AI;AI医疗;砭石大模型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