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脉动折射文旅活力

相链区块链

  付臣欢

  今年“五一”假期(5月1日至5日),长沙地铁客流强度分别以1.87、1.84、1.72、1.53、1.50万人次/公里位居全国第一。5月1日,长沙地铁线网客运量407.7万人次,更是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地铁热”的背后,不仅折射出长沙作为“网红城市”的吸引力,更揭示了城市治理与文旅经济的深层互动逻辑。

  长沙地铁的高强度客流,是城市文旅品牌效应的直接体现。五一广场站单日进站量达19.6万人次,橘子洲站、黄兴广场站同样突破历史纪录,这些数据背后是游客对长沙标志性地标以及“网红地标”的集中打卡与认可追捧。这些站点的高强度人流,彰显的是一个个城市IP强大的文旅吸引力。比如,橘子洲耸立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早就在游客来长沙的“必到必打卡”清单之中。而今年在橘子洲景区内开展的“有味道的非遗——五一长沙非遗集市”活动,同样人气火爆。又如,五一广场站、黄兴广场站聚集了长沙各类新消费品牌,“潮玩+市井”的双重气质吸引着游客去看、去玩、去消费。

  而高强度下100%的准点率和运行图兑现率,展现了长沙地铁的高效运营能力以及城市治理的智慧。通过大小交路运营组织模式,2号线在5月1日单日客运量116.9万人次的历史新高下,高峰拥挤度比去年同期反降10.2%。此外,9000多名工作人员与1500多名志愿者的协同保障,为游客旅途更顺畅、出行无烦恼提供了贴心守护。

  文旅热度对地铁的依赖性增强,同时也提醒着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动“轨道+文旅”融合,更好地服务来长游客。例如,更多的站点设计可以进一步优化,融入站点附近的文旅地标与文化元素,把地铁站点打造成“流动的城市展厅”。湖南大学地铁站的设计,就在社交平台上比较受欢迎。此外,智慧化升级也需要提速。高强度人流不仅需要周到充足的人员服务,也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做好预判与调整。特别是可以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时监测地铁运营情况并预判客流趋势,增强地铁网络的弹性适应能力。

  “地铁热”,热的不只是交通工具属性,更是城市“热辣滚烫”的基因序列。未来长沙势必持续优化交通网络、深化文旅融合、提升服务品质,让地铁不仅载动南来北往的乘客,更承载城市向上生长的无限可能。

【作者:付臣欢】 【编辑:肖彪】
关键词:地铁 长沙文旅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