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评议难以打消球场安全忧虑|有话直说
白木
近日中甲赛场上的一幕让球迷揪心:广西平果队外援阿萨莫阿遭重庆铜梁龙队员恶意犯规,不幸颈椎骨折,或致高位截瘫。
10月8日上午,中国足协发布裁判评议,认为重庆铜梁龙队员属于鲁莽犯规,尚未达到严重犯规或暴力行为的程度,不应被出示红牌,广西平果10号队员受伤有意外成分。(10月6日、8日 长安街知事)
尽管裁判评议认为,重庆队员属于“鲁莽犯规”,维持黄牌判罚。中足联也回应称,场边LED屏距离边线3米,符合国际与联赛规程。然而,这并不能平息公众的担忧,已有球员因撞击场外设施而严重受伤,难保不会发生下一起类似事故。
从比赛画面可以看出,阿萨莫阿被推撞失去重心后,头部径直撞上LED屏。那一刻,坚硬的屏幕纹丝不动,没有起到任何缓冲作用。正是这“硬碰硬”的接触,极大地加剧了他的伤势。足球本是充满身体对抗的运动,球员冲出场外的情况屡见不鲜。3米的距离在常规情况下或许足够,但在激烈对抗的惯性面前,却可能显得捉襟见肘。
我们不能总是等到悲剧发生后才开始反思。倘若一块符合“国际标准”的广告牌可能终结一个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时,这个标准本身就需要被重新审视。赛场安全不能停留在纸面合规,而应该以保护球员为首要目标。
阿萨莫阿受伤不是足坛第一起场边事故,但我们必须尽力让它成为最后一起。首先,重新评估场边设施的安全距离,不能只盯着 “国际标准” 的下限,而应结合不同级别联赛的比赛强度、运动员冲刺时的惯性数据,通过科学测算调整广告牌与边线的间隔,多预留出一些缓冲空间,为球员的安全多加一道防线。
其次,推动场边广告设施的材质与结构升级,摒弃单一的硬质材料,推广具备冲击吸收功能的柔性材质,或是采用可倾倒、可滑动的结构设计,从根本上避免“硬碰硬”带来的二次伤害。
更重要的是,必须将球员安全列为赛事组织的核心议题,无论是规则评议、场地布置,还是设备采购,都该把球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不能再满足于纸面合规,而是要主动预判潜在风险,提前排查安全隐患。
足球是充满激情与对抗的运动,但所有的精彩与热血,都不该以球员的健康和生命为代价。希望赛事主办方将球员安全置于赛事营收、电视转播之上,从每一个细节出发完善安全保障,守护每一位球员的运动生涯,也守护足球运动的魅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