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桥小学同学们有双“变废为宝”的巧手:零食壳“秒变”萌趣动物艺术品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松子壳拼出灵动的游鱼,板栗壳化身羞怯刺猬,核桃壳转眼成了欢脱小鹿……10月10日上午,记者走进天心区沙湖桥小学的一间美术教室里,看见创意美劳社团的孩子们正将寻常零食壳“变废为宝”,创作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动物工艺品。这些萌态十足的作品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记者观之赞叹不已:“孩子们的手真巧,创意无限!”
指尖魔法,零食壳“活”起来了
若不细看,很难想象这些生动的小动物竟是由瓜子壳、花生壳等日常零食壳制作而成。
“这棵‘圣诞树’完全是用花生壳拼接粘贴而成的。”沙湖桥小学美术老师滕璐祺向记者介绍。毕业于长春大学美术系的她,已在此执教8年,这些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正是她在创意美劳社团中悉心指导的成果。
“瞧,这只飞天猪,是以核桃壳为主材料,灵感来源于《哪吒》动画电影,是不是很有趣?”滕老师表示,同学们将零食壳转化为艺术创作,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展现了出色的创造力。
“每一只小动物都是我们亲手用零食壳一点点拼贴出来的,这样的美术课太好玩了!”二年级2402班的张语薇同学兴奋地分享道。
“变废为宝”:一堂创意与环保的双赢课
走进学校的陈列室,更多“变废为宝”的创意作品映入眼帘:黏土塑成的鼎、罐、剑等“青铜器”,螺丝钉组合成的蜘蛛、蝴蝶、蜻蜓与蜜蜂……孩子们甚至将画笔伸向石头,绘出色彩斑斓的热带鱼,置于蓝色纸板之上,再点缀几笔摇曳的水草,一个生动的“海洋世界”便跃然眼前。
孩子们的作品中也饱含着对长沙的热爱——石头上精心绘制的橘子洲、火宫殿、天心阁等地标,展现着星城风貌。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融入笔端,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蓝脸的窦尔敦等京剧脸谱,在石头上焕发新生。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可回收材料进行创作,既能美化生活,更能激发创新思维,在孩子心中播下环保的种子。”沙湖桥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佳利如是说。
据悉,沙湖桥小学有学生的作品《防踩踏书包》曾荣获第123届巴黎国际发明展银奖,展现出扎实的科创素养与实践能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