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疏散超4万人!“湘超”退场上演“长沙速度”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洋子)10月10日晚,长沙贺龙体育中心,“湘超”联赛战火再燃,长沙队主场迎战衡阳队。当终场哨声吹响,超4万名观众有序离开赛场,在交警部门的精准调度下,仅用半小时便完成疏散,周边道路恢复畅通,延续了9月7日揭幕战的“丝滑散场”奇迹,再现长沙交通治理的硬核实力。
超4万人,何以能实现如此高效的“瞬间转移”?答案,藏在长沙交警一场始于赛前、精准到极致的交通调度之中。
16200条短信,疏堵精准到“人”
这场高效疏散始于赛前的精准预判。10月9日,长沙市交管支队指挥调度大队的办公室里,一场数据筛选正在紧张进行。指挥调度大队联合专班启动前置部署,锁定贺龙体育场周边关键路口,依据“精准宣传兼顾宣传范围”的原则,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9月下旬工作日特定时段内,在此区域有通行习惯的本地小型车辆。
“我们分赛前(16:30—19:30)和赛后(21:30—22:30)两个批次,兼顾精准性与覆盖面,向这些车主精准发送了16200条交通诱导短信。”民警刘俊介绍,这并非广撒网式的提醒,而是一次“点对点”的精准导航,提前告知潜在受影响车辆赛事信息,建议绕行潜在拥堵路段,从源头上削减了与散场人流的冲突,将部分拥堵风险化解于无形。
人车快速分流,疏导精准到“点”
当赛场内激战正酣,场外疏导体系已悄然启动。
高效的物理分流方案成为快速疏散的核心引擎。“乘坐出租车的乘客,请往东广场退场;乘坐地铁的观众,请从南广场前往侯家塘站!”夜色中,交警的扩音器指引着方向,人流随之自然分成两股。
天心交管大队六中队民警李帅良告诉记者,为破解“散场堵”难题,天心交警量身定制两套方案:一套针对乘坐出租车的观众,东广场机动车辅道增设出租车等候区,实现出租车“即停即走”;一套针对乘地铁的观众,体育场南广场的侯家塘地铁站,所有出入口全部开启,通道杂物提前清场,确保地铁客流“快进快出”,大量观众通过这一绿色通道,迅速汇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与此同时,劳动路、芙蓉路辅道等关键路段实施临时管制,用一道道隔离设施彻底实现“人车分离”。行人与车辆在空间上再无交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通行效率倍增。
警力巡逻值守,守护精准到“路”
9月7日的揭幕战,贺龙体育中心人群散场仅用了半小时。在之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10日晚长沙交警投入了300名警力,与治安警力协同作战,遍布各个关键节点。场外更设置了沿途清晰的指引标识避免观众“迷路转圈”。
17时30分,贺龙体育中心所在的辖区天心交警警力已到位,开始疏导车流。新增的铁骑巡逻队成为流动防线,大功率摩托车穿梭于周边道路,凭借“最快双腿”优势快速处置突发情况。“天心大队为主力,多区警力跨区支援,形成网格化防控。”李帅良说,一旦出现任何紧急情况,铁骑能够快速抵达处置,确保疏散流程不出现任何卡点。
21时30分,首批散场观众抵达出口,各疏散通道秩序井然。出租车候客区前,民警引导观众排队乘车;地铁口处,铁骑队员协助维护秩序。22时左右,最后一批观众顺利离场,交通指挥平台显示,周边道路通行效率已恢复至日常水平。
从短信精准触达到铁骑动态护航,从分区疏导到跨区协同,这场半小时疏散超4万人的实践,将大型活动的交通阵痛降至最低,更让“长沙速度”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生动注脚。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