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专家邹文琴长沙开讲,倡“微光聚力”传承声乐艺魂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8月19日,长沙音乐厅·麓山中厅座无虚席,“追梦路上·2025长沙声乐周”名家讲坛在此举行,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邹文琴和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胡廷江先后开讲,引领长沙声乐专业人士与爱好者触摸声乐艺术最精深的密码。
邹文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声乐事业的根和魂
“2012年在湖南大剧院举办了以湖南籍学生为主的‘沃土生精华’音乐会。当时的观众非常热情,座无虚席,我到今天记忆犹新,真的是一生难忘。”上午讲课伊始,邹文琴先生深情地说。
邹文琴深耕声乐教育五十多年,始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创新民族声乐教学理念,提出“自然歌唱”的核心理念,培育了一大批优秀歌唱家和声乐教师,如大家熟悉的吴碧霞、雷佳、龚琳娜、韩红等,以及黄新平、刘学、王利瑶等湖南声乐界名家。
84岁的邹文琴先生精神矍铄,妙语连珠,讲话就像唱歌一样讲究节奏,吐字清晰,气息稳定。她从语言、审美、腔体到文化、风格、韵味等多个维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歌唱的正确方法与专业技巧、舞台效果。她要求声乐工作者守正创新、脚踏实地,坚定文化自信,将个人的微光与众多人聚集在一起,从而推动我国声乐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既获得国人认可又赢得世界尊重。
“20多年前,我怀揣音乐梦想赴京学习,历尽几番周折,有幸成为邹先生的学生,她的思想与理念给予我很多的启迪、引领和鞭策,至今心存感恩。”坐在记者身旁的长沙市音协副主席王利瑶回忆,邹先生在声乐教学中非常注重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对地方戏曲特别是湖南花鼓戏情有独钟。
胡廷江:用好中国元素,厚植家国情怀
下午,胡廷江教授作《声乐作品创作谈》专题讲座,从歌曲创作的维度讲述如何取得“天花板”级的演唱效果,理论阐述与现场演绎相结合,以《为爱》《新康定情歌》《烛光里的妈妈》等多首歌曲为范例,对陈倩、李思思两位长沙青年歌唱家的演唱进行点拨。他提出歌曲旋律创作的学习目标:建立良好审美,掌握记谱要领,强化音区意识,融汇文学要素,动机构建发展,把控调式色彩,搭建宏观结构,普及和声常识,用好中国元素,厚植家国情怀。
“女高音中音区(g1-d2)明亮、强弱易控,表现力丰富,可以无拘束创作各种力度、各种速度;女高音高音区-极高音区(e2-c3)特色鲜明,穿透力强、表现力强,不易弱控,但对于有弱控能力的歌手,高音弱控是极大的亮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胡廷江根据自己多年的丰富经验,认为女高音高音区-极高音区的写作禁忌,如忌大篇幅高音及高音区频繁换字等;歌曲是音乐文学,试从歌词字音层面分析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主题动机的构建思路,文学要素除字音外,还有微观上的词组、句读、韵脚、标点,宏观上的意境、情感、层次、结构、风格。
据悉,胡廷江是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音协理事、北京音协副主席等。代表作有歌曲《春天的芭蕾》《玛依拉变奏曲》《看山看水看中国》、交响合唱《百年荣光》《欢歌同唱》、合唱剧《聂耳的歌》、协奏曲《狮子楼》《春度玉门关》《江晖》《零零年代的追忆》、管弦乐《诡局》《摇篮曲》等。曾获评中央电视台“光荣绽放”十大青年作曲家,作品《看山看水看中国》入选中宣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其作曲主课学生李洁盈获得第四届加拿大国际音乐比赛金奖以及第十届常青藤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等。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黄新平表示,策划此次第五届“追梦路上·2025 长沙声乐周”活动,主要有三个心愿:让学术思想扎根,让祖辈歌声重现,让每个追梦人的声音被听见、被珍藏。名家讲坛上,我们能触摸到声乐艺术最精深的密码——那是前辈们用岁月沉淀的“干货”,是比任何教科书都珍贵的实战智慧和教育思想。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