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书香满星城|悦享书香
长沙晚报10月2日讯(通讯员 王璐 全媒体记者 宁莎鸥)国庆期间,“何以长沙”主题系列活动在长沙市图书馆开启。活动正值首个全国科普月和国庆中秋假期交汇之际,以科技游为主线,机器人、知识讲座轮番登场,长图成为知识的海洋。
1960年10月1日,长沙市图书馆正式向社会开放。资料记载,建馆之初,虽仅有3名工作人员、三间房屋,却承载着市民高涨的阅读热情。2015年9月30日,位于滨江文化园的长沙市图书馆新馆投入试运行,并于同年12月28日全面开放。据统计,2015年国庆期间,入馆人次达5.15万,办理读者证6075张,外借图书3.13万册次。
十年踔厉奋发,十年书香满城。这座占地3.2万平方米的文化地标,从传统图书馆蜕变为集智慧服务、文化传播、全民共享于一体的现代公共文化枢纽。2018年,长沙市图书馆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国家一级馆。2023年,被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评为十佳全民阅读推广力图书馆。
“转角遇书香”已成市民生活常态
清晨7时,长沙市图书馆门前已排起长队,读者们在晨雾中捧书静候开馆。
十年间,长沙市图书馆构建起全龄段、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图书馆奇妙夜”让孩子们在图书馆里扎帐篷宿营,感受与书共眠、夜读书香的美好体验,成为了长沙孩子一年一度最期待的“六一”狂欢夜;“百师千课”向全社会招募专业志愿者担任教师,免费开设30余种公益课程,银龄学员乐在其中;联合多部门推出“书香外卖+骑士夜校”,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从阅读到技能提升的一站式服务。
2025年7月,单月22.9 万人次的到访量与单日 1.25万的峰值,皆印证着“阅读基因”已深植星城血脉。
漫步星城街巷,“转角遇书香”已成为市民生活常态。十年来,“总中心馆—总馆—分馆—自助图书馆—流通服务站”五位一体的长沙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愈趋完善。长沙县图书馆、浏阳市图书馆、芙蓉区图书馆、湘江新区(岳麓)图书馆落成新馆;地铁自助图书馆从2座增至15座,让书香随城市脉搏流动;长株潭三地实现服务“一卡通”,三城读者共享百万册资源。总分馆成员馆从67个增至334个,2024年接待读者1086.3万人次。
“30秒借书,10秒钟还书”
假期去哪遛娃?退休生活如何安排?年轻人去哪充电?长沙市图书馆已成为市民的首选之地。
一座城市的文化气氛,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品质的指标。长沙市图书馆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坚持创新融合,全市总分馆全年6000余场阅读活动构建起充满活力的阅读场域。
十年来,长沙市图书馆的创新不止于传统阅读。“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云同桌”“读演剧场”“剧本阅读解谜”“书香夜市”“小神厨”,让阅读从 “被动接受” 变为 “主动参与”。2025年7月初,桌面角色扮演(TRPG)活动将桌面游戏架构与经典文学作品相融合,沉浸式互动阅读体验又有了新玩法。
从“30秒借书,10秒钟还书”到AI馆员 “文人猫”,长图智能服务以服务自助化为核心,逐渐推动硬件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智能服务小程序自2021年上线以来,迭代更新61次,读者可一站式完成入馆、办证、借还书、活动参与、数字阅读、支付、个人阅读统计分析等服务,截至2025年8月底,累计服务用户超50.8万,年访问量超1000万次。
馆藏文献从105万册增至310万册
十年来,通过纸电同采、读者荐购等方式,馆藏资源体系日益完善,馆藏文献从105万册增长至310万册。
精准选书,文化惠民。2015年,推出“长沙人‘惠’读书”活动,在全国首创“云馆藏”公共阅读服务。服务形成线上京东+线下书店的双服务模式,十年来服务6万余名读者,选购图书20万余册。
专业化整理,从清点藏书到深度研究。2025年全面清查古籍书库,实现馆藏古籍资源可检索,完成地方文献细颗粒度标签标引建设共71893条元数据,完成《船山遗书》《楚宝》《杜工部集》等馆藏129册精品古籍数字化共3.558TB。“书承文脉远 家国湖湘情”文献特展汇集多家图书馆、文博机构70余件典藏文献,将“书”作为一种思想精神之媒介,探索著书、刻书、藏书、读书之中湖湘精神的建构与嬗变。
十年奋楫,跬步千里。长沙市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王自洋表示,展望未来,长沙市图书馆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聚焦“三张文化名片”讲好长沙故事,锚定“两个融合”答好图书馆命题,以人文之情关照全民,以进取之心加速高质量发展,以蓬勃之姿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