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湖南简牍学术研讨会在长举行 走马楼汉吴简牍再现汉代社会百景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任波)8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简牍博物馆、岳麓书社共同协办的“湖南简牍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学者齐聚星城,围绕湖南出土的简牍文献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推动简牍文化的整理、研究与活化利用。

走马楼简牍“活”起来:汉代市井生活跃然简上
在本次研讨会中,长沙五一广场出土的西汉简牍与走马楼三国吴简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一系列研究报告让沉睡千年的文字逐渐“苏醒”,还原出鲜活的历史场景。于振波在《走马楼吴简所见市场管理人员》中,复原了孙吴时期临湘(即长沙)市场管理的职官体系与运作细节。蒋晓韧则通过《西汉长沙国的司法二元结构及其历史意义》,揭示出地方司法与中央制度之间的张力。雷长巍对“都乡七年垦田租簿”的再整理,勾勒出当时的土地制度与农业经济形态。崔启龙提交的《行役戍备——从走马楼简看孙吴兵户的日常图景》,讲述了孙吴控制荆南地区后,曾在湘水下游一带布设有众多屯戍。据《水经注》所载,临湘(今长沙)周边就有三石戍、浏口戍、北津城、南津城。根据相关记载,这些屯营筑有墙围,其中还有墙屋和居庐桑果。从走马楼吴简分析,这些屯营驻扎有潘濬和吕岱的“留屯吏士”及其家属数百人,借助吴简的零散信息,我们也得以一窥孙吴兵户日常生活的诸多细节。

此外,成鹏对“步侯还民”身份进行补论,周以成探讨东汉临湘地区的厚葬之风,李斯则从“群饮”现象切入,重现秦汉时期酒宴社交的场景。这些研究共同拼凑出一幅生动的汉代至三国时期长沙地区社会生活百景图,相比之前的研究,更加注重了人间烟火气。

从秦楚制度到AI赋能:简牍研究迈向跨学科新时代
除走马楼简牍外,会议还展现出简牍研究方法的创新与视野的拓展。在制度史方面,程浩比较战国楚的乡里制度与秦楚治理模式的差异,邹水杰关注秦汉郡县化进程中“五溪蛮夷”的在场与缺席。刘晓满分析秦代文书行政与官员问责机制,尚宇昌则对简牍中“守”“叚”等官吏代理现象进行考辨。
科技赋能成为本次会议一大亮点。陈炳权介绍秦简校释系统大语言模型的研发进展,引发与会者对数字人文时代简牍研究新路径的深入思考。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