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国宝五一商圈“C位出道”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宁莎鸥 实习生 黄依)8月1日,长沙五一商圈黄兴铜像两侧的裸眼3D大屏迎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狂欢!四大国宝级文物将以超萌姿态上演“穿越秀”,集体“C位出道”,用科技与萌趣碰撞出不一样的长沙文化范儿。象纹大铜铙的“老家”长沙博物馆,暑期正开放夜游模式(8月1日起,每周二至周日延长开放至20:30)。看大屏不过瘾,你可以现场来感受实物哦。
四羊方尊:青铜界的“顶流前辈”,这次要亲自“打招呼”
四羊方尊,无疑是中国青铜艺术中的璀璨明珠。它器呈方形,口沿外沿形成喇叭状方口,长颈鼓腹,高圈足,上口最大径44.4厘米,器高58.6厘米,重近34.6公斤。方尊全身都饰有花纹,肩部四角各有一个卷角羊头,这也是“四羊方尊”名字的由来。羊在中国古代寓意着美与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想象一下,在几千年前的祭祀场合,这件精美的方尊中盛放着美酒,在庄重的仪式中,它承载着人们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与祈愿,是何等的壮观。
它的制作工艺也令人惊叹不已,采用两次分铸技术,整体用块范法浇筑,器身装饰采用线雕、浮雕、圆雕结合的方式。当时的工匠们,究竟花费了多少心血,才能打造出如此完美的艺术品?这至今仍是个谜。四羊方尊不仅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方尊,更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国宝,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但你知道吗?这位“前辈”的出道之路堪称传奇!它1938年在湖南宁乡的山坳里被发现时,只是个被村民挖出来的“硬疙瘩”,后来几经辗转,甚至在战乱中被炮弹炸成20多块碎片。直到1959年,专家们花了整整一年才把它修复如初,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完美模样。
这次在裸眼3D大屏上,它可算放下“偶像包袱”了——3D特效让四只羊的卷角仿佛真的要冲破屏幕,带着三千年前的青铜光泽朝你“点头”。想象一下,路过五一广场时,突然被一只商代的“羊”盯着打招呼,这体验,怕是朋友圈打卡标配了!
西汉“中国大宁”鎏金铜镜:古人的“许愿池”,藏着两千年的浪漫
西汉“中国大宁”鎏金铜镜,1951-1952年在湖南长沙伍家岭211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面铜镜可不简单,它表面鎏金,在当时那可是相当奢华的工艺。圆形的镜身,圆钮,四叶纹钮座,间饰兽首纹,外围双线方框,仿佛一个神秘的时空之门。
镜背纹饰由一周双线弦纹分为内外两区,弦纹上分布四凹圆点,与双线方框的四角相对。方框外饰博局纹中的“T”形纹,间饰羽人、玄武、朱雀、瑞兽等,宛如一幅奇幻的仙境画卷。外区与“T”形纹相对的是博局纹中的“L”形纹,与方框四角相对的是博局纹中的“V”形纹,“L”“V”形纹间饰朱雀、青龙、独角兽等瑞兽,有些瑞兽的头部已经延伸到内区。内外区瑞兽纹间饰云气纹,近缘饰短斜线纹一周。镜缘铸有五十二字铭文带一周,字体介于篆、隶之间,书写规整,流畅疏朗。
如果说四羊方尊是青铜界的“硬汉”,那这面铜镜绝对是“文艺青年”。它的镜背刻着“中国大宁,子孙益昌”,翻译过来就是“愿国家安宁,后代兴旺”——这不就是两千年前的“祈福文案”吗?
更绝的是它的“黑科技”:裸眼3D技术让镜面上的鎏金纹路像流动的星光,乍一看还以为是从《哈利·波特》里跑出来的“时光魔镜”。古人相信铜镜能照见人心,甚至连通天地,说不定你盯着屏幕时,真能接收到来自西汉的“云端祝福”呢!
大禾人面纹方鼎:全球独一份的“神秘脸”,要秀长沙“霸蛮”范儿
大禾人面纹方鼎,现藏于湖南博物院,是商代晚期的青铜瑰宝,自带“高冷神秘感”。1959年秋,它在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乡胜溪村新屋湾出土,可出土过程却有些坎坷。被发掘者黄某砸成碎块卖去废品收购站,好在后来被湖南博物院专家寻回,修复完整。
它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重12.85千克。鼎身外表四周装饰着半浮雕的人面,这可是至今为止,全球唯一以人面为纹饰的青铜鼎,是不是超级神秘?人面纹上有角和爪,类似半人半兽,让人不禁猜测,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针对此人面纹,学者们说法各异。有认为这是饕餮,象征蚩尤;有认为代表农神,祈祷丰收。大禾人面纹方鼎究竟为何以人面为饰,仍是个未解之谜。它的存在,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也让我们对那个遥远的时代充满了好奇。
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沙崽”,这次它在3D大屏上可算主场作战了:神秘的人面在立体视角下多了几分俏皮,仿佛在说“我从长沙来,就是这么拽”。看完你绝对会懂:什么叫“高冷”都是假象,长沙的文物连“卖萌”都带着本土气场!
象纹大铜铙:长沙“土著乐器”,要在街头奏响远古BGM
象纹大铜铙现收藏于长沙博物馆,是商代的巨型青铜乐器。通高103.5cm,鼓间宽48cm,重221.5kg,形体高大,气势恢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商周铜铙中最大的一件,堪称“铙中之王”。
它呈褐绿色,钲部作合瓦形,上宽下窄,甬呈圆管状,与钲腔相通。钲面饰以粗线条组成的兽面纹,兽面以长鼻为界,左右两侧对称,半浮雕两眼略微凸出,上刻云雷纹。燧部浅浮雕一对相向站立的大象,钲之周边、甬部满饰云雷纹。想象一下,在古代的军旅中,敲击这件巨大的铜铙,发出的声音该是多么震撼,仿佛能穿越战场的硝烟,传达着指挥的信号。
这位“本土明星”的故事,简直是一部“长沙音乐史开篇”:它1983年出土于宁乡月山铺,离四羊方尊的出土地不到300米,堪称“邻居”。作为“巨型编钟鼻祖”,它不仅长得萌(满身象纹像穿了件“卡通外套”),功能更绝——敲一下正鼓和侧鼓,能发出两个不同的音(专业测音显示为C调和d调),古人管这叫“一铙双音”,相当于三千年前的“立体声环绕”!
这次的裸眼3D视频里,它会“晃动庞大的身躯”,仿佛在奏响远古乐章。别以为这是特效夸张,要知道,古人祭祀时敲它,声音能传到几公里外,他们相信这样能“和天上的神明对话”。看完记得直奔长沙博物馆找它“本尊”——1.03米的身高往那一站,比屏幕里更有压迫感,合照记得摆同款“晃动”姿势哦!
看完想立刻打卡?这些“售后福利”请收好。象纹大铜铙的“老家”长沙博物馆,暑期正开放夜游模式(8月1日起,每周二至周日延长开放至20:30),晚上看文物更有神秘感;从五一广场坐1号线地铁直达,15分钟就能从“3D现场”切换到“文物本尊” 模式,一条龙打卡安排!
相关链接
长沙博物馆暑期福利
·必看常设展:触摸长沙的“成长轨迹”
·走进“长沙历史文化陈列”展厅,象纹大铜铙就静静伫立在那里——1.03米的身高自带气场,近距离看才能发现纹饰里大象的憨态——可别忘了和它拍张“同款3D姿势”合影!
·展厅里从商周青铜到明清长沙城沙盘,从陡壁山曹女巽汉代王室墓文物到近代城市记忆,像一本立体的“长沙百科全书”,慢慢逛完,就懂了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暑期限定:这些展览别错过
·不尽长沙滚滚来——长江与中华文明展:汇集200余件(套)珍贵文物,以长江为舞台,以文物为角色,以文明演进为主线,以民族性格为特征,讲述长江之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之于中华民族融合、演进与复兴的伟大作用。
·西北风来 塞柳长青——甘肃魏晋画像砖特展:展览精选甘肃多家博物馆的魏晋画像砖及相关文物164件套,详尽展现古人的出行交游、宴饮美食、畜牧耕作、制衣装扮、游艺娱乐等生活细节,窥见河西地区农牧业开发、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脉络。在展厅末尾处还可以了解到本次展览的缘起故事——清朝名臣左宗棠曾调任陕甘总督,任职期间秉公执法、发展农牧业,还开展大规模植树“绿化”活动,帮助百姓安居乐业,“左公柳”照拂一方,也正是展览主题的来源。
·夜游新体验:解锁博物馆的另一面
·8月1日起,每周二至周日延长开放至20:30!当夕阳西下,展厅灯光渐亮,文物在暮色中更显神秘。避开白天的燥热,在安静的展厅里慢慢看展,还能参加夜间限定的“文物故事会”,听讲解员揭秘展品背后的冷知识。
· 逛馆小贴士
·从五一广场出发,地铁1号线直达(北辰三角洲站下车步行10分钟),或打车15分钟即到。
·馆内设有免费储物柜和母婴室,门口的文创商店里,象纹大铜铙造型的冰箱贴、书签等周边,是带娃打卡的绝佳伴手礼。
·逛完还能顺路去隔壁的长沙音乐厅听场音乐会,或到三馆一厅江边散步,把文化之旅延续到底。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