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向南,问路深圳——长沙高层次人才赴深“充电”,探寻城市创新密码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通讯员 孙宜静

  这个秋天,一群来自长沙的“追光者”没有停下脚步。

  他们登上南下的列车,奔赴一座以创新为信仰的城市——深圳。

  不是旅行,而是赶路;不是参观,而是叩问。

  10月20日,由长沙市委组织部主办的长沙市第13期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题培训班,在深圳正式启幕。

  这不仅是培训,更是一次“视野升维”;不只为“充电”,更为“共振”——在两个节奏不同却志向相通的城市之间,寻找未来的交集。

10月20日,由长沙市委组织部主办的长沙市第13期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题培训班,在深圳正式启幕。

  为什么要去深圳?

  因为那里藏着“未来的样本”。

  作为中部崛起的产业重镇,长沙在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文化传媒等领域成绩斐然。

  然而,面对全球科技浪潮的汹涌澎湃,长沙选择主动走出去——不为追随,而为超越。

  “我们有产业基础,有政策土壤,但视野决定未来。”中国五矿·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宗平这样说道。他所在的企业正经历从“制造”迈向“智造”的关键一跃,而深圳,被他视为“离未来最近的地方”。

  此次培训的学员名单,也透露出长沙的雄心:不仅有来自硬科技领域的领军者,还有园区运营者、国企负责人、青年创业团队,覆盖AI、大健康、新媒体等前沿赛道。

  这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长沙要的,不是承接产业的“第二总部”,而是构建从政策到市场、从技术到生态的全链条创新体系。而这一切,人才是第一资源。

  长沙并不满足于东南沿海产业迁移的第二总部,更寻求前沿技术的直接突破,尤其是要打通从政策到产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这场长沙的产业升级“野望”,人才是其中的关键要素。

  不只要听课,更要对话

  培训摒弃“你讲我听”的传统模式,采用“专题授课+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的立体方式。课程从AI趋势到文化科技融合,覆盖几乎所有创新“风口”。

培训采用“专题授课+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的立体方式。

  走进腾讯、华大基因、来画科技……这些不仅是企业参访,更是一场场与“造浪者”的深度对话。学员们面对的,不是展板与PPT,而是一线的研发者、战略的制定者、市场的践行者。

  “腾讯把AI落在700多个具体场景中,连听障人士的急救问题都能解决——这才是产品应有的温度与锐度。”湖南大河智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雨萌感叹。

  爱尔眼科的邹金佑在华大基因中找到共鸣:“市场有边界,但科技没有。我们从实验室到产品的路径,还可以更短、更高效。”

  从“深圳速度”到新质深圳”

  “深圳速度”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专有名词。而今天,这里正在发生从“深圳速度”到“新质深圳”的深刻转型。变革,是永不停息的深圳脚步。

  如何让创新从偶然成为必然?如何构建鼓励试错的组织文化?如何让政策真正激活市场的创造力?这些问题,深圳用四十年写下了它的“参考答案”。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其创新生态与发展经验具有重要借鉴价值。”长沙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学员们以‘求知若渴’的态度学思践悟,将先进经验与长沙产业实际相结合。”

  当长沙基因遇见深圳土壤

  跨越千里,不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场跨界共振。学员微分享、产业融通对接会……各类环节为来自长沙的各领域人才搭建起深度对话的桥梁。

学员微分享、产业融通对接会……各类环节为来自长沙的各领域人才搭建起深度对话的桥梁。

  智能制造的企业家与AI新锐展开思想碰撞,金融机构负责人与新材料创始人探讨产融结合,园区管理者与青年创业团队共话创新生态。

  作为本次培训的精彩延伸,一场投融资对接会在深圳招商银行总部举办。这不仅是一次资本与创新的碰撞,更是两座奋斗之城共同谱写的发展协奏曲。

  现场汇聚了基石资本、启赋资本、九畹投资、工善资本等16家知名投资机构,七位来自长沙的青年创业者轮番登场,展示他们在AI、脑机接口、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机器人产业发展越快,我们的市场空间就越大。我们要找的不仅是资金,更是能带来渠道与资源的伙伴。”湖南灵岭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查子涵谈及机器人无线充电项目时神采奕奕。

  “科学家创业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市场。我们希望突破瓶颈,在市场化路径中找到最优解。”“AI+医疗+脑机接口”项目联合创始人陈诚这样说道。

  投资人的提问犀利,创业者的回应从容。多家机构现场表达进一步洽谈意向——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路演,而是创新与资本在真实场景中的深度握手。

  归来,是另一种开始

  把火种带回湘江畔。

  长沙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傅永超在高创班结业仪式上说,长沙有软硬兼备的实力、有服务人才的诚意,未来长沙人才工作重心要从过去重存量、优服务转向重存量、优服务,重增量、抓引育,重生态、优环境的策略。他呼吁人才成为长沙城市发展的合伙人、技术突破的先锋、集群发展的领航者,以及社会回馈的贡献者,共同推动城市创新与进步。

  一周的培训很短,但思想的火种已悄然埋下。

主题分享活动现场。均为通讯员供图

  连续十三期南下“取经”,每一次归来,都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

  创新无地图,但有坐标;发展无标准答案,但有参考答案。

  当长沙的“务实”遇见深圳的“敢为”,当“高原”望向“高峰”——

  它已在成为另一座高峰的路上。


【作者:孙宜静 刘攀】 【编辑:李卓卓】
关键词:高创班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