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an see!(我能看见了)”一位非洲妇女兴奋地告诉援非医生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0日讯(通讯员 陈鸰 曹燕娜)80岁的Marie kenne(玛丽·肯尼)双眼失明多年,11月20日,这是她近十年来,第一次放开家人的手独自行走。她开心地笑着走进中塞友好医院眼科诊室,紧紧握着中国(湖南)第21批援塞医疗队眼科医生曹燕娜的手说:“我能看见了!”跟随在她身后的女儿远远地望着,激动地流下泪来。
玛丽·肯尼是一位双眼角膜营养不良并患严重白内障的病人,由于双眼角膜中央有一块约4×6毫米大小的混浊区域,直接影响对眼内的检查和手术。常规白内障手术是透过透明的角膜在散大的瞳孔区域内完成,由于角膜局部浑浊,如果行白内障手术,意味着需要避开角膜浑浊区域才能进行,可见手术区域大大缩小,仅3~4毫米大小范围可以看见手术操作,这就像蒙住了手术者一部分视野进行精细的眼内操作,而且由于病情拖延太长时间,玛丽·肯尼的白内障已是过熟期白内障,晶状体的硬度很大,是白内障医生常说的“黑核”,也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因此,基于种种困难,许多医院都拒绝为她做白内障手术。
随着时间延长,玛丽·肯尼的白内障越来越严重,眼前的光线越来越弱,无数次尝试着行走跌倒后,家人再也不敢让她独处,更多的时候,她都安安静静地坐着,世界的光影离她越来越远。这次,玛丽·肯尼的女儿抱着一丝希望带着她来到中塞友好医院就诊,看着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的玛丽·肯尼,援塞医疗队眼科医生曹燕娜忍不住有些心酸,基于玛丽·肯尼复杂的眼部情况,曹燕娜请来队长江海波,两位眼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商议后,与玛丽·肯尼一家进行了详细沟通,决定为其进行白内障手术。
11月19日,手术如期进行。针对角膜浑浊区域的位置,选择了更合适的手术切口,同时为减少超声对角膜的损伤,眼科医生们采取预批核技术。黑色的白内障核心在有限的可视区域内被劈核工具下小心地分成一块块,超声乳化头下,硬核被一一分解吸出……随着一块块核块被解除,危险也随之而至,由于患者的白内障过于“老化”,整个白内障已经没有软的核壳,整个晶状体就是一整块硬核,这意味着清除核块时没有软壳保护后囊膜,在剩最后一小块核时,后囊膜已如波浪起伏,稍有不慎即会触碰到操作工具发生破裂。
江海波立即决定终止操作,改为先安装人工晶体再处理剩余核块。小心推开残留的核块后,透明透亮的人工晶体顺利植入,剩余的核块被一点点吸出,手术有惊无险地顺利完成。两位眼科医生长舒一口气,这时,医生的额头已经是密密麻麻的汗水。
第二天一早,江海波、曹燕娜医生刚到门诊,远远地就看见玛丽·肯尼一家人开心地向他们问好:“早上好,中国医生!”玛丽·肯尼松开女儿的手,径直走来,激动地说:“我能看见了!”“我能看见了”,对于援塞医疗队的眼科医生来说,这句话就是最高赞美,两位眼科医生欣慰地笑了。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