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下降,别忽视“耳结核”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3日讯(通讯员 罗玉玲 罗佳艺)每年都有一部分人群因各类原因成为听力障碍患者,不得不与“有声世界”告别。从2008年到2018年,我国听力损失者从7400万人增加到了9600万人。

造成听力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为遗传、耳病、噪声以及药物等。3月3日是世界爱耳日,湖南省胸科医院内二科主任李芳白提醒,日常生活中,大家除了要正确用耳以及避免噪声等原因造成的听力损失和下降外,还要注意耳部疾病带来的威胁。

大意女子险些失聪

50岁的颜丽(化名)来自湖南娄底。20年前,她偶然发现自己的右耳听力下降,但觉得不影响正常生活,便没有放在心上。

去年8月,工作中的颜丽突然出现了干咳、吞咽困难的情况,同事急忙将她送去医院。在CT检查中,颜丽被发现有肺部阴影,医生建议她进一步完善结核检查,颜丽却表示拒绝。

在随后的两个月里,颜丽发现自己的左耳逐渐出现了听力下降的情况,还不时伴有耳鸣。时间久了,颜丽的两只耳朵几乎听不到声音。无奈之下,颜丽再次前往医院就诊。经过相关检查,她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肺结核。

为了寻求进一步治疗,颜丽来到湖南省胸科医院内二科,医护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颜丽还合并有耳结核。“耳朵还有结核?”颜丽十分惊讶。目前,在该院内二科医护团队的治疗和护理下,颜丽病情逐渐好转,听力也慢慢恢复。

倍受耳鸣折磨竟是结核

“真没想到,耳朵的病症居然是结核导致的。”在湖南省胸科医院内二科,刚被确诊为结核性中耳炎的患者杨菱(化名)发出了同样的感叹。

长沙妹子杨菱今年21岁,从去年3月起,她的左耳时常出现耳鸣,后来听力也出现下降的情况。到医院就诊后,杨菱被诊断为鼓膜穿孔。经过相关治疗,她的病情虽然有所缓解,但耳鸣现象依旧,听力也没有恢复。

今年年初,杨菱的左耳突然出现了“流水”的现象,一开始是清亮色,后来出现黄色的浑浊液体。焦急的她再次来到医院治疗,却被检查出鼓膜的穿孔病情进一步加重。

医生给她开了抗感染的药物进行治疗,虽然用药后病情会好转,但只要一停药,症状就会反复。杨菱的工作生活受到极大困扰,情绪一度焦虑、低落。入院后,经过细致检查,杨菱被确诊为结核性中耳炎。该院内二科医护团队为其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目前,杨菱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

专家:起病隐袭,易漏诊误诊

“耳结核起病隐袭,不易被察觉。”李芳白说,通常是在无痛状态下耳朵向外流有稀薄的液体,早期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听力下降,并迅速加重。当病变侵及内耳,可能会出现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耳聋,也可造成鼓膜穿孔,甚至出现失聪。

李芳白提醒,耳结核的症状易与一般耳病混淆,导致误诊漏诊,需要警惕。平时生活中,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切勿随意掏耳或前往不正规、卫生消毒不达标的机构进行采耳。一旦出现耳鸣、耳闷、眩晕、耳聋、听力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听力检查并进行治疗。


【作者:罗玉玲 罗佳艺】 【编辑:朱炎皇】
关键词:耳结核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