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被拔倒刺致心肺功能衰竭,专家:撕倒刺致送医的病例不少见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2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放 通讯员 周溪琳 金浪)日前,“10月龄宝宝被拔倒刺进了重症监护室”登上热搜,引发关注。今日,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源接受采访时表示,临床中,因拔倒刺导致送医的病例并不少见。
据报道,河南郑州一个10月龄的婴儿食指上长了一根倒刺,家人顺手拔掉了,没想到第二天拔掉倒刺的位置出现一个小脓肿。家人用针把脓肿挑破,不料孩子的手指开始变黑,手掌和前臂肿胀,口唇、面色和四肢皮肤发青,高烧不退,被紧急送医。医生发现婴儿体内环境严重紊乱、心肺功能衰竭。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抢救3天,宝宝才转危为安。
记者在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皮肤科也遇到一名因拔倒刺住院的患者。几天前,长沙的谢娭毑顺手拔掉了左手大拇指上的一根倒刺,当时倒刺根部出了一点血,老人没有在意。当晚,谢娭毑大拇指指甲边缘隐隐作痛,第二天指甲边缘的皮肤泛红,第三天大拇指明显肿胀、疼痛愈来愈烈而就医。医生诊断为化脓性甲沟炎,须手术清理脓肿,再用药消炎。
“倒刺,西医称为‘逆剥’,中医称为‘手足逆胪’,是指甲两侧及下端开裂而翘起的呈三角形的小表皮,形状像刺。”张源介绍,倒刺只发生在指甲周围,是因为指甲周围皮肤缺乏毛囊,没有皱纹、汗腺和皮脂腺,无法分泌油脂和汗液,角质层过于干燥而发生剥离就形成了倒刺。另外,这个部位最容易与其他物体发生物理摩擦,从而形成倒刺。
秋冬天气干燥,更容易出现倒刺。有的人看到倒刺,就忍不住用牙咬、用手撕。拔倒刺一时爽,留下的小创口可能酝酿大问题。
“倒刺本来只是皮肤浅表受损,如果处理不当,撕倒刺可能造成伤口越撕越大、越撕越深,造成皮肤深层损伤。而手是人体每天接触外界物体最多的部位,倒刺创口虽小,也为细菌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张源表示,一般情况下,拔倒刺不会出问题,可一旦感染,轻则红肿疼痛,导致甲沟炎,引发甲下脓肿、皮下脓肿,有的患者需要拔掉甲盖,或切开排脓。情况严重时,如果细菌进入骨头,可引起骨髓炎,面临截指的风险;如果细菌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可能引发脓毒血症,危及生命。
倒刺怎么正确处理?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丁宏洁说,应该用指甲钳或小剪刀 (最好用酒精消一下毒)从倒刺根部将其剪掉,然后涂抹护手霜或润肤露保湿;如果是比较粗硬的倒刺,剪之前可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皮肤的角质层软化。
不少小孩子喜欢啃咬指甲,这样更容易长倒刺,诱发甲沟炎。有的家长给孩子过度剪指甲,贴着肉剪,以为指甲剪得特别短才卫生,这种做法也容易引发甲沟炎。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长倒刺?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缺乏维生素。丁宏洁表示,其实两者没有直接相关性,倒刺形成与干燥、摩擦和外界刺激(如做家务时经常接触洗涤剂、工作原因接触刺激性物质)有关,没必要盲目补充大量维生素。要想少长倒刺,首要是保持手部滋润,洗手后涂抹护手霜,同时尽量减少摩擦和外界刺激。另外,家长要引导孩子不要咬手、抠手。
张源提醒,如果不小心顺手拔掉倒刺后,甲周皮肤肿痛,这提示出现了感染。炎症早期轻微疼痛、无明显肿胀时,应避免沾水,外用消炎药膏,也可以口服消炎药。一旦出现指端剧烈疼痛、肿胀,并出现脓肿,须马上到医院处理,防止骨质破坏、骨髓炎形成。同时,应避免反复感染,从急性炎症演变成慢性炎症,导致长期不愈。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