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男子吸烟20年,从“白肺”里洗出23升“牛奶”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杨正强 陈亚男)男子吸烟20年,患上罕见肺泡蛋白沉积症,从“白肺”里洗出23升“牛奶”。湖南省胸科医院内一科主治医师袁甜今日提醒,戒烟越早越好。
家住吉首的杨先生今年40岁,已有20年吸烟史,近3年来总是咳嗽、胸闷气促,原本健壮的身体,能轻轻松松一口气爬6楼,如今平地行走都气喘吁吁。最近3个月,杨先生咳嗽越来越频繁,辗转当地多家医院,均被告知有“白肺”,但找不到病因,杨先生慌了神,经多方打听,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湖南省胸科医院就诊。
内一科主治医师袁甜接诊后,发现患者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呈弥漫性“地图样”改变,双上肺磨玻璃密度影伴广泛的小叶间隔增厚,即医学界常说的“铺路石征”。察觉患者病情十分危急,袁甜当即请示科室主任,并经科内专家讨论,初步考虑肺泡蛋白沉积症。
袁甜向患者解释了病情,暖心安抚其情绪,同时紧急为其安排了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肺泡灌洗液浑浊呈灰黄色,液体经过沉淀后,瓶底清晰可见有一层絮状物,对絮状物进行分析后,确诊患者得的是肺泡蛋白沉积征。
所谓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罕见疾病,发病率约为0.37/10万,患病率约为3.7/100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约为2.5:1,30~50岁的中年人常见,平均40岁的这个年龄阶段群,约占病例数的80%。该病至今原因不明,3/4的患者有吸烟史。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有的则有咳嗽、发热、胸部不适等症状,呼吸道症状与肺部受累有一定关系。由于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存在肺泡巨噬细胞功能障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异常,导致下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以及肺泡腔内蛋白样物质沉积,易于细菌生长等因素共同存在,使得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尤其是机会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是发展到重症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
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多学科专家为患者前后实施了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下,左右肺的大容量肺泡灌洗。两次治疗,足足洗出23升乳白色液体。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活动耐量明显提升。在医护人员的劝导下,患者决心戒烟。
该弥漫性肺部疾病,以不可溶性磷脂蛋白样物质沉积为特点。由于磷脂蛋白在肺泡内不断沉积,淤塞在肺泡和支气管,使肺通气功能受阻,所以“全肺灌洗术”是该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简单来说就是给肺完完整整的“洗个澡”,将肺泡内的磷脂蛋白清除出去。
日常该如何预防这种疾病呢?袁甜表示:第一,避免吸入有毒物质,最重要的是不要吸烟,吸烟者需尽早戒烟;第二,远离污染源,比如工业废气、化学污染物、粉尘等,必要时戴好个人防护面罩;第三,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第四,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