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3万降至5万,今日起人工耳蜗价格大降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实习生 徐亦洋 通讯员 彭湘粤 李雅雯)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当天上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手术室里,一场充满希望的手术正在紧张进行。手术台上的患儿是年仅8个月大的小汐汐,待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完成,这个世界的美妙声音,将第一次清晰地传至她的耳畔。

  与此同时,在全国爱耳日当天,湖南正式执行人工耳蜗类国家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中选结果。小汐汐成为该院人工耳蜗集采后享受国家政策的第一例病人,集采前某品牌单侧耳蜗需要33万元左右,而集采后只需要5万元左右,同时汐汐还可以享受湖南省医保政策进行部分报销。

  家住岳阳的小汐汐的听力障碍在出生后不久便初现端倪。出生后一个月进行体格筛查时,小汐汐没有任何听力反应。孩子一天天长大,但依然对声音刺激反应不好。经过省内多家医院检查,小汐汐被确诊为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 需要进行双侧人工耳蜗手术。但由于耳蜗费用昂贵,家长一直在等待。

  转机出现在人工耳蜗集采政策落地之后。小汐汐的父亲张先生告诉记者,原本考虑某品牌人工耳蜗,但双侧费用高达近30万。小汐汐的父母只能无奈等待,为了给小汐汐寻求更好的治疗,家属一直紧密关注相关信息。如今,经过医保报销,预计仅需支付几万元,一下子节省了近30万的费用。“真的太感谢国家了,这个政策对我们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一个福音。”张先生激动地说。

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黄敏教授向小汐汐父亲张先生讲解手术具体位置。   通讯员供图

  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黄敏教授介绍,对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先天神经性耳聋婴幼儿,植入人工耳蜗能有效解决因聋致哑问题,对患儿恢复正常生活、融入社会以及降低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先天性耳聋的发病率为2/1000~4/1000,每年新增先天性耳聋患者1.5万,其中有人工耳蜗植入治疗需求的听障儿童也相应增加。长期以来,治疗费用让人望而却步。而今通过国家集采,人工耳蜗手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将大幅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小汐汐的情况比较典型,她的听力损失严重,现在也已经八个月大了,要尽早干预,符合人工耳蜗植入的条件。”黄敏介绍,人工耳蜗植入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康复训练同样关键。好在国家在康复训练方面也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只要坚持康复训练,患儿未来完全有可能与普通儿童没有差别。

  黄敏提醒,如果孩子出生后听力筛查未通过,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筛或进行听力诊断,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家庭,比如遗传,更要提高警惕。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见耳朵对我们的生活有多重要;在生活中,很多孩子由于家长的疏忽,错过了治疗最佳时机。

  在日常生活中细心的家长或看护者可以从下面一些信号中发现问题,如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响没有反应,不会寻找声源,9至12月大时不能跟从动作的指示,例如:把球拿给我;24至30个月:不能说超过100个字。学龄前期或学龄儿童发音不准确,讲话不清楚,孩子与人交谈时,习惯眼睛紧盯着对方的嘴等,都需要关注听力情况。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有上述现象,一定要及早到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检查,对确诊了的听力损伤,应依据听力损失程度尽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植入等。

  相关链接:

  保护好孩子听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出生时听力筛查结果

  目前国家要求新生儿出生后的48小时以后必须进行听力筛查检查。如果第一次筛查有未通过,需在生后42天进行复筛。如果复查仍未通过,3个月内需要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干预。即便是初筛通过了的宝宝,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当时的检查结果而放松了警惕,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如家族中有耳聋患者、母亲怀孕时有过宫内感染、孕期使用过药物、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多胎妊娠、脐带绕颈、难产、剖宫产、出生时有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不论听力筛查是否通过,都必须定期随访。听力诊断异常的婴幼儿。3岁前每3至6个月随访并评估1次;对听力筛查初/复筛都通过了但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以及未通过复筛但在诊断程序中评估为正常听力范围的婴幼儿,因其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发生迟发性听力损失的概率要高于正常儿童,故应定期跟踪追访,每年至少1次,直至6岁。

  2.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要积极治疗,以免炎症扩散累及耳朵。

  3.严格掌握用药,避免使用某些可能引起耳聋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4.监测周围环境的噪音强度,定期体检的同时检查听力等。一旦出现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的症状,要及时就医。

【作者:徐媛】 【编辑:肖彪】
关键词:人工耳蜗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