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要警惕!近一周,这家医院连续收治20名年轻心梗患者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8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肖樱 朱文青)记者今天从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获悉,8月30日至9月5日,该院胸痛中心连续收治了20名心肌梗死患者,以30岁至50岁中青年为主。专家分析,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小高峰的原因与近期持续高温高湿有关。天气闷热潮湿,容易让人情绪不稳,冷空调频繁使用导致室内外温差大,炎热易出汗、脱水,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身体受凉等因素,均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大家应引起重视,出现胸闷、胸痛应及时就医。
年轻人熬夜劳累、冷热刺激,或引发心梗
首先这例是“程序员连续加班,深夜胸痛险夺命”。31岁的张华(化名)是一名程序员,近期为赶项目连续10天加班到凌晨,疲劳就靠咖啡、香烟提神。9月5日凌晨,他突然感到胸口像被巨石压住,浑身大汗淋漓,左臂发麻,且症状越来越重,家人发现后紧急拨打120急救电话。到院检查后,张华被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冠状动脉前降支完全闭塞,经医院急诊绿色通道为其紧急实施介入治疗开通血管,才脱离生命危险。
另一例是“冷热交替刺激,男子就餐后突发心梗”。40岁的刘忠(化名)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9月4日中午与客户在外就餐,期间喝了不少冰啤酒,中午1时左右,他与客户结束就餐,前往停车场乘车。刚从空调房出来,因室外温度较高,他便感到不适,走到停车场时更是胸痛、呼吸困难,同行人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到医院后,在急诊做造影检查显示,其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立即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开通堵塞血管后,最终脱离危险。术后,患者坦言,自己平时偶尔会有胸闷的症状,但总觉得年轻、“忍忍就过去了”,没想到这次差点要命。
长沙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蒋路平分析,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让心脏持续处于“高压状态”,加上不健康的饮食和吸烟习惯,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年轻人切勿仗着“身体好”忽视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再者,冷热交替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梗风险,上述患者刘先生这种情况,就是在空调房喝了大量冰啤酒后,在中午的高温时段外出,一冷一热,造成健康影响甚至是危害。
早期识别心梗信号,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
“近年来,心梗在中青年群体中发病率不断攀升,且日趋年轻化,与他们精神压力过大、持续熬夜、饮食不节制、运动量少、嗜烟、酗酒等有很大关系。”蒋路平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
一般来说,心梗患者早期会出现严重的胸痛,主要位于胸骨中下段,疼痛上至咽部,下至剑突,向左肩、左前臂内侧或下颌放射,胸痛呈压榨感、紧缩感、窒息感或胸憋、胸闷,时间超过20分钟,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或服用速效救心丸都不能缓解。需注意的是,部分合并有糖尿病、下壁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晕厥、意识丧失、牙痛或后背疼痛等。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窗为发病后的2小时,俗称“黄金120分钟”,若能在120分钟内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绝大多数患者的心肌可以免于坏死。
如何护心?蒋路平提醒,牢记以下这几点。
第一,定期体检。30岁及以上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者,或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心脏相关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第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清淡饮食,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摄入;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第三,关注气温变化。秋季外出时备好衣物,根据温度及时增减,避免冷热刺激诱发心血管问题。
第四,牢记“120原则”:一旦出现持续胸痛(超过20分钟)、胸闷、大汗、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原地等待救援,为抢救争取时间。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