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太神奇了!”中塞友好医院非洲学员用流利中文和娴熟针法感恩中国老师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盛希 洪源)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塞友好医院中医药中心洋溢着中非交融的热烈氛围。中国(湖南)第26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员们与塞拉利昂医学生欢聚一堂,以一场独具非洲风情的活动,向中国援塞拉利昂医疗专家们献上节日祝福,更用扎实的学习成果,为这场跨越山海的“师生之约”交出了亮眼答卷。
以“双轨”破题,播撒中医种子
今年三月,中国援塞拉利昂医疗队肩负着医疗援助与文化交流的双重使命抵达当地。面对塞拉利昂医学生中医基础薄弱、中文水平不均的现实难题,医疗队创新推出“中文+中医”双轨教学模式。副主任医师郭建军带领团队从基础抓起,既教“你好”“谢谢”等日常中文,也逐字逐句讲解中医术语;既深入浅出阐释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等核心知识,又结合当地常见病,重点传授针刺、拔罐等易掌握、实用性强的适宜技术。为攻克教学条件限制,医疗队手绘人体经络与穴位图辅助教学。课堂上,老师们手把手纠正穴位定位与操作手法;课堂外,学生们以勤补拙,争分夺秒练习中文、钻研理论、模拟操作,一幅“教得用心、学得专心”的画面在异国校园里生动铺展。
用实绩感恩,见证成长蜕变
教师节活动现场,塞拉利昂学员们的表现让中国老师们倍感欣慰。“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快乐!”一句句流利的中文问候饱含敬意。
模拟诊疗环节中,学员们精准定位穴位、规范操作针罐器具,动作娴熟、神情专注,已然褪去初学时的生涩。
“中医药太神奇了!现在我能帮家人缓解疼痛,这是最棒的成就感!”学员Ibrahim难掩激动。女学员代表在发言中动情表示:“中国老师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健康与希望。我们渴望继续深造,未来把中医药带回家乡,守护同胞健康!”
以“授渔”践行援外精神
看着学员们的成长与感恩,中国医疗队成员热泪盈眶。“从‘零起点’到能独立完成基础操作、用中文交流,这份收获比任何荣誉都珍贵。”副主任医师刘春雷感慨道。这场教学实践,正是中国援外精神的生动诠释——不仅是医疗技术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互鉴、友谊的深耕,是为非洲大地点燃健康希望的践行。此次教师节庆祝活动,既是对半年教学成果的全面检阅,更是对中塞中医药合作未来的美好展望。如今,中医药这颗承载着中华智慧的种子,已在塞拉利昂破土发芽;这份跨越国界的师生情,更成为中塞友谊长卷中温暖动人的一笔。中国医疗队将继续坚守“授人以渔”的初心,让岐黄之术在非洲大地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