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稻陌溪柳嘎嘎嘎(有声)


  离开车水马龙的城市喧嚣,与朋友放野乡下,不经意间走近了当地有名的镇村之宝——灰汤鸭的身边,见识了它们活色生香的璀璨日常。

  时值金秋,正是稻穗金黄桂花飘香的时节。小河微波荡漾泛起涟漪,空气中透着雨后乡间特有的清新舒爽。突然,一阵欢快的“嘎嘎嘎”由远及近袭入耳膜,循声望去,只见河面深处一弯拱桥下大片白花花的影子快速朝这边漂移,水面的波纹也大幅度荡漾开来,原来是一群游在水里的鸭子啊。不经意低头,赫然发现脚边就卧着几只鸭子,它们呆呆地蜷着翅膀,一点也不怕人。大概嫌我们叽叽喳喳大惊小怪,脚边的几只鸭子慢吞吞起身,扑棱几下翅膀,扭着厚墩墩的肥屁股往稻田里去了。继而,河里的鸭子也纷纷上岸,抖落身上的水,成群结队井然有序朝稻田的方向扭着屁股摇摆而去。

  “嘿,这些鸭子真是神气十足呢!”一位朋友叫起来。

  我们几人不约而同互相望望,恍然大悟。对啊!我们这是在哪里?我们在宁乡市灰汤镇的双盆村,这里不就是素有“湖南的中国巴马”之美誉的“森林公园”东鹜山域“长寿村”吗?那些在餐桌上独领风骚声名远播美味可口的灰汤鸭正是生长在这里的啊!朋友们来了兴致,索性信步于稻陌田间沟渠河畔,徜徉在清风徐徐的花果飘香中与鸭共舞了。

  放眼望去,河水中的鸭,成群结队游来游去,浩浩荡荡;稻田里的鸭,淹没在金黄的稻穗中,神出鬼没,像是在顽皮地捉迷藏,又像是在打一场深不可测的游击战。据说灰汤鸭是采用全国首创的“稻鸭共生”种养模式养殖,它们以稻田里的昆虫、杂草、福寿螺为食,在稻谷生长的不同时期,放不同年龄段的鸭子进入稻田。鸭子在成长中自身既摄取了丰富的营养,又为稻谷的生长摈杂除害,可谓与稻田共生共赢。而且长寿村水域广渺,水质中硫黄、硒等矿物质含量丰富,每一只重达800~900克的成年鸭体内的硒含量达0.41毫克,营养价值极高。民国《宁乡县志》曾有“浮游汤泉附近,鸭大而肥美,骨粗髓多……近日官厨以为珍馐”的记载。灰汤鸭在清朝乾隆年间,曾作为贡鸭进贡皇宫,并以此减免地方赋税,很是宽解了一方百姓的生活。

  所以,有官至吏部尚书的明代大学士李东阳专赴灰汤临池烹鸭赋诗:“东鹜山前冬鹜肥,汤泉温暖养毛衣。久闻下箸胜鹅炙,莫惜随笼别鹜矶。”有清代翰林院士王闿运、御史王文清呼朋唤友聚三五风流雅士来此设鸭宴、行诗会……

  如今的长寿村(双盆村)不仅以长寿老人多而闻名,更是以出产优质味美的灰汤鸭名闻遐迩了。

  宁乡灰汤镇长寿村的鸭子们,一生沐日月之精华,汲天地之灵气,泛河渠,泡温泉,钻稻陌,捉小虫,与同伴嬉戏,与稻田共生,此乃真正不负鸭生不负卿。

  啧啧,口中泛津,肚子已开始咕咕叫。那么,赶紧寻一户农家,咱们也去好好品尝一下美味的灰汤鸭吧。

【作者:孙学静】 【编辑:罗亚坤】
关键词:夜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