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张伯(有声)

相链区块链

    

  ......(节选)

  深夜关门前,张伯会对着月光磨块璞玉。玉料上的石皮还没褪净,像蒙着层灰。他总说,这灰好,是昆仑山的沙,是河床的泥,是手艺人的汗,混在一块儿,才养得出玉的魂。就像他自己,年轻时也想去博物馆当研究员,后来留在老街修了一辈子玉,倒觉得,在菜市场听李婶讲家常,和周教授论古玉,给小夫妻劝架,都是修行。

  有回我问他,算不算见过大世面。他正用竹刀给块青玉开脸,雕的是个笑眯眯的弥勒佛。“见过昆仑山的雪水怎么把石头泡软,见过战乱时我爷爷把玉料埋进菜窖,见过改革开放时年轻人背着玉料闯深圳,也见过现在的孩子对着手机买玉。”他把雕好的弥勒佛放在窗台上,月光落在佛的笑脸上,“见世面不是说你走了多少路,而是说无论你走哪条路,都能踩着自己的脚印。”

  长廊动工的前一天,张伯把琢玉工具一一擦亮,摆在铺门口的长案上。木雕师傅来量窗棂尺寸时,他正坐在小马扎上,教穿校服的孩子们用铅笔在玉料上画蝉纹。“你看这翅膀得留三分虚,就像咱老街的巷子,得给月光留条缝。”孩子们的橡皮屑落在青石板上,和玉屑混在一起,被晚风吹成细碎的星。

  后来长廊落成,张伯的铺子成了活态展区。他依旧没挂招牌,只在案头摆着块半雕的玉牌,一面刻着 “和光”,一面刻着 “同尘”。有游客来拍视频,他就教人家怎么辨别玉料的润度;小学生来写观察日记,他便让他们摸一摸老砣机的木纹;连隔壁奶茶店的小姑娘,都学会了用碎玉给饮品做装饰。新漆的长廊朱红色柱子上,拓着他窗棂的云纹,阳光穿过时,在地上织出流动的网。

  忽然明白,真正的见世面,是见过繁华不贪,见过贫瘠不傲,见过不同的活法,就懂得每种活法都有自己的道理。就像那块被张伯磨了一辈子的玉,既不拒绝尘埃的包裹,也不丢失内里的光;既能在帝王的案头镇纸,也能在农妇的发髻上发亮。

  命运这东西,原就像玉料上的绺裂,你越想凿掉,越容易碎。不如像张伯那样,顺着纹路雕下去,裂痕说不定就成了最特别的花纹。毕竟,修玉修的不是玉,是拿玉的手;修命修的不是命,是对命的平常心。


【作者:刘志军】 【编辑:罗亚坤】
关键词:夜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