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赏甘肃魏晋画像砖 触发跨时空共鸣

  •   甘肃魏晋画像砖特展于7月26日免费对游客开放。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实习生 傅千寻 摄影报道   甘肃魏晋画像砖特展于7月26日免费对游客开放。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实习生 傅千寻 摄影报道

      长沙晚报7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任波 通讯员 万国珍 刘雨涵)7月26日,一场对暑期青少年极具吸引力的甘肃魏晋画像砖专题展——“西北风来 塞柳长青”特展将在长沙博物馆重磅启幕。25日本报记者率先进入长博二楼特展二厅探馆该展。本次展览集结甘肃多家文博机构珍藏的164件套文物,其中65件画像砖首度在湘集中亮相,这些承载着1700年前甘肃河西走廊烟火气的文物,从出行宴饮到耕织安居,以微观视角还原魏晋社会风貌,更通过左宗棠治疆史迹的穿插,串联起古今对“安居乐业”的永恒追求。

      砖石镌刻 魏晋风华跃然

      记者步入展厅,164件文物如铺展的历史长卷。《驿使图画像砖》作为核心展品,定格信使策马疾驰的瞬间——红衣飞驰、缰绳虚握的细节,印证了“马上无缰”的邮驿制度,被学界视为中国最早的邮政图像实证。

      其侧陈列的铜车马仪仗队,与甘肃省武威出土、惊艳世人的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奔马”(曾名“马踏飞燕”)同出雷台汉墓,骏马扬蹄嘶鸣之姿遥相呼应,再现“使者相望于道”的丝路盛景。

      饮食文化展区掀起感官风暴。滤醋砖、酿造图与彩绘厨房砖形成完整证据链:灶火跃动的砖画中,庖丁运刀如飞,肉块纷落如雨;耕种图上农人扶犁深耕,扬场图中谷物翻飞如金浪,揭示河西走廊“塞上江南”的农业根基。一组罕见的晾衣图画像砖,清晰呈现古代木质晾衣架结构,佐证丝绸之路纺织业的兴盛。

      宴乐单元尽显魏晋风骨。六博图画像砖勾勒古人“桌游”对决的紧张瞬间,宴饮图中宾客举杯“酣”态可掬;伯牙抚琴砖与子期听琴砖隔空相望,狩猎场景中骑士挽弓逐鹿,刚柔并济间流淌着魏晋特有的生命张力。家居展区则以军事化民居“坞堡”画像砖为核心,莲花铜吊灯与胡风木屏风架等实物,无声诉说着多元文化交融的居家智慧。

      古今交响 碰撞文明火花

      本展策展团队在展览中巧妙植入现代生活符号,触发跨时空共鸣。

      长沙博物馆执行策展人马湘蕾介绍,为增强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展陈设计方面在每个部分相对应地增加了古人坐飞机、露营烧烤、换装、打架子鼓等现代元素和互动装置,体现古今生活对比,让观众代入当下“我们”的视角,与魏晋人来一场生活对话,观众也因此会瞬间理解古人与我们的情感共通。

      此外,展厅内还设有驿使图画像砖的套色印章,后期也会在触摸交互机上线画像砖的数字拼图游戏,希望能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看展体验。展期内,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观众的观展需求,长沙博物馆还精心策划了专家讲座、青少年体验工坊、魏晋生活手账以及我们的生活“画像砖”线上征集等活动,观众朋友可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

      左公遗韵 照见文明传承

      展览尾声聚焦历史深处的回响。清末湘军将领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在河西走廊广植旱柳固沙惠民,“左公柳”至今苍翠如盖。展厅呈现其书法真迹“烟树远浮春缥缈”,遒劲笔锋与画像砖中的农耕渔猎场景交织,揭示从魏晋百姓到晚清重臣对“绿洲安居”的共同追求。

      “塞柳长青守一方”主题单元,将画像砖描绘的市井烟火与左宗棠植树开渠的治疆方略勾连。策展团队通过文物组合,展现古代河西走廊农牧业开发与现代生态治理的时空呼应,诠释中华文明对“诗意栖居”的千年求索。

      展览将从7月26日持续至10月19日,观众可通过“长沙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预约免费参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8月1日至8月31日,长沙博物馆将实行暑期特别延展服务,每日闭馆时间延至20时30分,新增2000个预约名额。馆方建议观众避开周末高峰,并关注即将推出的《画像砖中的丝路密码》专家讲座、青少年陶艺工坊等系列活动,深入解读文物背后的文化基因。

      通过本次展览,观众可通过沉浸式布展与古人展开跨时空对话。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