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评论员 朱炎皇
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25日至27日,由教育部和长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汇演在长沙举办。这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中小学生艺术盛会,也是教育系统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后的第一次展演,意义之重大、成果之丰硕不言而喻,可谓群英荟萃、美不胜收!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美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需通过后天的培育和熏陶。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它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正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呢?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为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3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提出开展美育教学改革深化、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艺术实践活动普及等八大行动,为美育工作规划了行动方案和实现路径。
作为世界 “媒体艺术之都”,长沙多年来在美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用功颇深,成效出众。这应该也是此次全国性中小学生美育盛会放在山水洲城举办的缘由。
在课程设置上,长沙不仅开齐开足国家美育课程,还因地制宜开发了全国首套《美育》地方教材——《美育·长沙地方综合美育课程》。湘绣的细腻针法、长沙花鼓戏的独特腔调、浏阳花炮的绚丽文化…… 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非遗走进课堂,化作孩子们认识美的鲜活教材。孩子们可在课堂上亲手触摸湘绣的针线,感受其蕴含的匠心;有板有眼学唱花鼓戏的经典唱段,体会家乡艺术的独特韵味。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的审美感知悄然觉醒,发现美的眼睛被慢慢点亮。
为了让美育成果惠及更多孩子,长沙创新性地构建了线上与线下结合、虚拟与现实融合的美育体系。借助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丰富资源和强大传播优势,线上平台打破了时空界限,乡里娃也能像城里娃一样“逛”博物馆、美术馆,听音乐会,看精彩演出。当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一段段动人的歌舞呈现在屏幕上,孩子们的心灵被美深深触动,他们开始用全新的视角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好。
把艺术素养纳入中考评价体系,更是长沙推动美育发展的大招。从艺术兴趣、审美修养等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这让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对美育重视起来。学校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艺术社团,合唱团、舞蹈队、书画社…… 孩子们踊跃参与,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此次开幕式演出中,长沙学子们富有灵气的创作和放飞自我的表演,便是美育成效的明证。
以美润心,以心向美。长沙紧贴时代脉搏,积极探索前行,以美育浸润行动为契机,多角度持续发力,让美育如春风化雨,浸润万千学子心田。如今走在长沙的校园,处处能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气息,孩子们用发现美的慧眼,以创造美的双手,描绘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也为城市的幸福美好平添更多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