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长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密码”:

“硬指标”攀升,“软实力”出彩

  •   长沙市各学校积极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   长沙市各学校积极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
  •   2025年4月25日晚,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汇演开幕式在长沙举行。   2025年4月25日晚,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汇演开幕式在长沙举行。
  •   “三大球”比赛在校园蓬勃开展。   “三大球”比赛在校园蓬勃开展。
  •   长沙市“十四五”期间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25所以上,城区平均每年新开办公办普通高中2所。  均为长沙市教育局供图   长沙市“十四五”期间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25所以上,城区平均每年新开办公办普通高中2所。  均为长沙市教育局供图

      岳霞 曹攀 邓琼

      从岳麓书院的“忠孝廉节”、经世致用,到朱张渡夫子吟诵的“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再到妙高峰下的“名师为灯,少年为火”……湖湘教育始终以“同道为朋”的君子之道,在山水洲城间构筑起文明传承的精神坐标,在历史长河中涤荡出超越地域的文明力量。

      岁月流转,薪火传承。

      近年来,长沙教育系统荣获教育改革创新奖、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10多个全国荣誉,跻身教育部基础综合教育改革试点城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等11项改革工作“国家队”,智慧教育工作连续3年在全球数字教育大会或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分享经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分别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真正的高质量,是让千年文脉成为当代青年的精神底气。长沙教育的高质量,不仅表现在课堂质量,更在身心锤炼、素质培养,长沙学子屡屡成为体育竞技、艺术展演、科技创新、技能大赛和国际奥赛等各大赛场焦点。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是千年的文脉传承,也是长沙教育人永远的号角。

      数据焕彩 多维突破领航高起点教育征程

      这是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做好体育“加法”、考试“减法”,从源头上守护学生生命健康安全;

      制定校园减负清单和“进校园事项”准入清单,省无扰督查系统平台申报完成情况位居全省第一;

      扩充了一批优质学位,率先全国建设特殊教育“医教康”融合实验学校;

      今年成功举办的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为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树立了新标杆”高度赞誉;

      城区体育中考合格率达97.7%、艺术中考合格率达100%;

      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获得国际冠军2个、全国冠军42个;

      全市高中生获全国学科奥赛金牌53枚,其中25人进入国家集训队,约占国家集训队总人数的10%;

      67名高中生通过飞行学员录取,出飞率达66.7%,稳居全国第一;

      8名中职学生夺得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金牌,职业学校学生参加全省技能竞赛获奖率93.8%,在全省遥遥领先;

      ……

      这是多维度突破,也是高质量领航。

      高质量教育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山水洲城”的文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长坐标,这正是长沙作为“教育强市”的深层密码。

      以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全员文体为例。

      2024年秋季开学,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全员文体活动的意见》,提出了“全员文体”的要求。长沙市率先启动15分钟课间和每天一节体育课改革。

      从2013年开始,长沙市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一项常态课外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市、区、校三级“阳光体育”大课间展示,引导学校常态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

      全市现有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8所,市级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基地120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07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93家,形成了“体育+教育+社会”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新格局。

      最重要的是长沙市强化评价导向,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近年来,长沙进一步推进初中升学体育与健康考试改革,改进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

      目前,长沙市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近年来,全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升,体质健康合格率和优良率逐年上升,中小学生近视率显著下降。

      扩优提质 推进均衡发展见证高质量奋进足迹

      当长沙市小学生数量从2017年的57.4万飙升至2024年的89.5万,增幅全国第一时,这组数据背后不仅是城市人口的爆发式增长,更是一场教育资源与城市发展的同时空跃进。“十四五”期间,长沙市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25所,城区平均每年新开办公办普通高中2所。

      从3619所学校的布局到《长沙市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出台,长沙正以“学位等人”的魄力,破解超百万新增学位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书写着大城教育的突围之路。

      2024年,长沙市发布《长沙市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自2024年3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长沙市已启动资源配置改革,有序实施基础教育学位滚动建设计划,采取新建、扩建、内部挖潜等多种措施,加强城区公办高中学位供给,努力破解“刚需求”和“弱供给”之间的矛盾,确保“学位等人”。

      同步优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实施新优质高中培养行动,支持民办高中提高办学水平,继续办好县域高中,探索中职学校集团化发展……长沙市正用一套“组合拳”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扩优提质,努力让每个学生“上好学”。

      从2013年起,长沙就已经开始探索“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并从2018年开始,连续7年向社会公开发布年度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通过大数据挖掘出一批“学业增值+能力素养”优秀学校、“体质健康+学业”双高增值学校、心理健康优秀学校,引导市民家长树立新的评价观和质量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长沙教育还在推动着全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当岳麓书院的银杏叶飘向武陵山脉的沟壑,当长沙校园的AI课堂联通湘西村寨的黑板,2024年启动的大湘西基础教育帮扶行动,正将长沙教育的“扩优提质”经验转化为全省共享的发展动能。

      2024学年,长沙市共派出支教教师400余名,其中派往大湘西100余名。长沙市精选长沙市一中、师大附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等9所长沙优质高中,对大湘西地区10所县域高中实行委托管理;选派长郡梅溪湖中学、周南梅溪湖中学、雅礼洋湖实验中学等15所长沙优质初中学校,对大湘西地区47所县域初中学校实行对口帮扶;组织34所长沙城区优质小学在大湘西偏远地区薄弱小学联线建设100所网络分校,开展同步课堂教学试点,解决学校英语、科学、心理健康、美术、音乐等专业教师缺乏难题。2024年,长沙市面向大湘西地区共设立10个名师农村工作站,派驻市级名师60人,帮扶和培养大湘西学员教师450余人;举办培训班4期共培训大湘西中小学骨干教师1040名。

      今年7月,长沙市继续启动帮扶邵阳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作,安排4所优质高中托管邵阳4所高中,选派1所优质初中对口帮扶邵阳2所初中,选派20所小学将邵阳20所小学打造成为“帮扶种子小学”。

      “带着责任来”“迎着难度上”“摸着学情干”,此次帮扶,是对大湘西地区中小学校开展全县域、全学段、全学科帮扶,力争通过3年努力,促使大湘西地区中小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学生学业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这场覆盖大湘西三市州的教育帮扶,不是简单的资源输送,而是湖湘教育“经世致用”传统在新时代的集体实践,更是长沙作为教育强市对“全省一盘棋”的使命担当。

      匠心铸魂 全社会合力锻造湖湘大先生

      成绩单的“背后”,是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长沙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逐年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努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年均达到400亿元。

      市直各部门在教育改革创新、学校建设发展、师生幸福成长、事业综合保障、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和全力支持;重教企业积极开展奖教奖学、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校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合力积极为教育出谋划策和鼓与呼,携手推动了长沙教育高质量发展。

      最重要的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弘扬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勠力同心、开拓进取、担当作为,共同交出了优异答卷。

      长沙教育在全国走入前列之姿,背后是20余万名教师的全力支撑。先生之“大”,在胸怀宽阔,在品德高尚,在业务精湛。这些优秀的长沙“大先生”教育人是代表,是缩影,也是目标。他们成为“大先生”,而长沙成就“大先生”。

      对于“教育家精神”的诠释,长沙教育人更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代代教育大师受湖湘文化影响,又丰润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的“湖湘精神”。徐特立抱着“创造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业”的奋斗目标,在教育救国的道路上艰辛跋涉,教育和培养了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蔡畅、李维汉、许光达、田汉等一大批优秀人才;110年前,时任周南教员的杨昌济先生在和青年毛泽东谈及人生理想问题时,以诗句“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自陈心志;胡元倓创办明德学堂,刻石自署“磨血人”,希望自己能磨出许多报国人才……

      在这片热土上,岁月流转,同样看万山红遍、看百舸争流的,是如今的长沙教育先锋。

      长沙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专项行动,着力“构建师德养成体系”,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尤其是评价名师名校长的第一标准,突出名师名校长全方位全过程的师德养成与示范。

      名师名校长是区域教育改革发展和长沙市教师队伍的“领头雁”,是长沙基础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先锋队,是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中心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长沙近年来新学校不断建成,新名校也不断涌现,长沙把对名师名校长的培养,建立健全名师名校长遴选、培养、管理、使用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营造长沙市名师名校长成长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进一步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

      目前,长沙成立市级名师工作室103个,名校长(书记)工作室20个,市级中小学名师、特级教师农村工作站101个。遴选市级优秀教育人才560名;培育新时代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和省芙蓉教学名师59人、正高级教师305人。

      有一流的师资,才会有一流的教育。为了培育一流的师资,并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长沙创新培训模式,精准施训赋能,积极落实国培、省培计划,扎实开展市级培训工作。三年来,长沙市教育局共计举办骨干班主任培训、卓越教师高端研修等各类市级教师培训530个班次,参训教师10.42万人次。建设长株潭一体化研训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长沙教育已经成为长沙的一张亮丽名片,教育质量好、办学水平高已成为长沙吸引外地人来长安家落户的重要因素,其中,长沙优秀教育工作者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温暖笔触 书写未来教育民生诗行

      今年,《长沙市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这是五育并举塑少年风华,是教育为舟渡求知浪潮,是均衡为墨绘教育底色。

      未来三年,长沙市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多元文化,构建育人链条,打造“大思政课”品牌。践行健康第一理念,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每日1节体育课、课间15分钟,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超2小时。

      2027年体质健康优良率达57%以上,降低近视与肥胖率。巩固“双减”成效,规范课程执行,优化作业设计,严管规范校外培训。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实施青少年读书行动、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加强科学教育,推进劳动实践。

      长沙将持续完成“学位等人”目标,推进中职、高职学位建设,规划优质民办高中发展。

      长沙教育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建设一贯制学校,更新乡村教学设备,2027年力争区县(市)全部通过教育部评估。

      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师德师风为教师评价首要标准,选树表彰优秀教师,落实师德失范 “一票否决”,保障教师待遇;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体系;

      推进教育数字化,建成智慧教育示范区,扩大优质数字资源覆盖……

      长沙教育在行进中,是希望之肇始,是未来之序章,是百余万长沙学子的来日方长。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